阿斯特拉罕保卫战。1921年7月当选为阿塞拜疆党中央书记,为尽快恢复被破坏的巴库石油工业立下了汗马功劳。4年后,他被派往列宁格勒,那里是托洛茨基反对派和季诺维也夫“新反对派”的重要据点。基洛夫在这里充分展示了出『色』的演讲能力和组织才华。他依靠党组织和广大群众,摧毁了曾让联共(布)中央和斯大林头疼的新老反对派。他注意发展生产,关心群众疾苦,使列宁格勒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他鼓励部下提建议,搞创新,大胆提拔优秀的实干家,许多其它城市的专家、干部都想调到列宁格勒工作。他懂得如何接近群众,吸引群众,在当时政治局委员中,敢于到工厂去直接面向工人讲演的,唯有他一个,而且像他那样口才出众的也找不出第二个。1930年,担任列宁格勒州委第一书记和联共(布)中央西北局书记的基洛夫,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晋升为政治局委员。
使代表们倾心于他的不仅仅是这些,还因为基洛夫具有独立思考、坚持真理的精神,这在个人『迷』信抬头、随波逐流盛行的年代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30年代初,发生了柳京集团反对斯大林的事件。柳京等人是联共(布)中央机关工作人员,因为对斯大林推行全盘集体化的农村政策,造成生产歉收,农民生活水平下降不满,对党内压制不同意见愤慨,而组成了一个秘密的反对派小组。柳京起草并散发了一份长达200页的纲领,详细阐述了他们的观点,提出要改革现行政策,多考虑工农的切身利益,扩大党内民主,停止迫害活动,并把斯大林称作是俄国革命的恶神,不推翻其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形势就不可能好转。柳京集团的成员因此而被逮捕,斯大林怒不可遏地要把他们处以极刑。
在先后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全会上,不少人虽然不赞成斯大林的意见,但却默不作声。这时,基洛夫挺身而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不能同意斯大林同志的意见,因为,如果布尔什维克对党内持不同意见的人处以死刑,那将是一场灾难。”基洛夫在列宁格勒摧毁反对派组织时,不仅没有采用镇压政策,而且还给他们中的许多转变态度的人恢复了党籍。他的发言义正词严,并引证了当年列宁处理党内矛盾的意见和做法。结果,支持基洛夫意见的人占了绝大多数。不难想象,斯大林这个说一不二的领袖的自尊心受到了多么大的打击,但民主集中制原则在上,作为个人只得服从。于是,柳京等人保住了『性』命,但被开除了党籍,流放到边远地区。
这次代表大会开了整整半个月。开幕式上那过于热烈的掌声,只是表明基洛夫威望跃升的一个序曲。会议期间,有一批身居要职的官员甚至私下议论,撤换斯大林的总书记位置,由基洛夫取而代之。他们把这意思告诉了基洛夫,基洛夫并没有任何欣喜的表示,而是冷静地拒绝了。又有一些州委书记来找基洛夫,请他向斯大林转达代表们的意见,包括其不够民主,过于粗暴,不能耐心听取同志们的批评和建议等。基洛夫请他们有意见当面向总书记去提,因为:“这是你们应有的权利和义务。”那些地方官还想说服基洛夫,这时斯大林刚巧经过这里:“你们在谈什么?”他不禁问道。刚才振振有词数落斯大林种种不是的州委书记们,一个个面面相觑,有的吓得脸都白了。基洛夫坦诚相告,把这些代表要提的意见说了出来。斯大林既吃惊又感动,他用手拍着基洛夫的肩膀说:“你是我真正的朋友。对此我将永记不忘。”
代表大会选举中央委员的表决票数,是人心所向的一个晴雨表。基洛夫只差3票就是满票当选,位居候选人所得票数的前列,而反对斯大林当选的有270票左右。未等最后结果出来,负责检票的代表就慌了,检票委员会『主席』扎东斯基赶紧向负责整个大会组织工作的政治局委员卡冈诺维奇报告。斯大林的忠实支持者卡冈诺维奇急忙下令,不准照实公布,将大部分反对票计算成赞成票,并予以销毁。最后大会公布的选举结果是,斯大林和基洛夫都只差3票就是满票当选,并列候选人所得票数的榜首。
在随后召开的中央全会上,基洛夫不仅继续担任政治局委员,还当选为党中央书记和中央组织局成员,成为无可争议的党的核心领导成员。
由于列宁格勒那里还有一些重要的事务缠身,基洛夫没有按照惯例,留在莫斯科出任新职。在他返回列宁格勒不久,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由此引发了他同斯大林和部分政治局成员的激烈争论。
事情是由食品配给制引起的。当时食品供应由中央统一调配,常常因食品匮乏加上计划不周而不能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