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代表团所派代表张浩(林育英)回到陕北,向中共中央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精神和八一宣言的内容。wodeshucheng.net
在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抗日救亡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迫切要求对日本进攻以来的国内形势作一次正确的分析,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策略和政策,纠正严重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为此,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的决议,中共中央于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
会议由张闻天主持。参加会议的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和其他有关人员有:『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刘少奇、秦邦宪(博古)、彭德怀、邓发、凯丰(何克全)、李维汉、吴亮平、张浩(林育英)、杨尚昆、郭洪涛等10多人。『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也参加了会议。
会议主要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抗日联军和国防『政府』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那种认为不可能争取民族资产阶级与中国工人、农民联合抗日的“左”倾关门主义的观点,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会议通过了张闻天起草的《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决议指出:党的策略路线是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一一日本帝国主义和卖国贼头子蒋介石,并指出关门主义是党内的主要危险。
会议还通过了《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提出红军行动的战略方针是: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和猛烈扩大红军。
会后,『毛』泽东根据瓦窑堡会议决议的精神,于12月27日,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进一步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系统地阐明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瓦窑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历史转折时期,党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它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政治策略方面的基本经验,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遵义会议只对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作出决议,而瓦窑堡会议则解决了政治路线问题。
世界历史回眸精典文库——启迪世界的100次会议(上) 35. 苏联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
——大规模肃反运动的开始
1934年1月26日。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彩旗林立,洋溢着欢庆的气氛。苏联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今天正式开幕。
斯大林来了,迈着其特有的沉稳的步子。全场近2000名代表起立,报以热烈的掌声,向这位党的总书记致敬。掌声长达10分钟,这是大会事先约定的程序之一;按照程序,每个政治局委员上『主席』台时,代表们应鼓掌2分钟。
意外的情况发生了。当来自列宁格勒的政治局委员谢尔盖·米罗诺维奇·基洛夫走上『主席』台时,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这不是那种例行公事式的鼓掌,而是发自内心的情绪的流『露』,其持续时间之长远远超过了规定程序。
基洛夫微笑着向代表们招手致意。斯大林似乎有点不大自在。其他政治局委员面『露』惊讶之『色』,其中伏罗希洛夫元帅不知出于何种心情,重重地“哼”了一声。
基洛夫确实有许多值得代表们爱戴的地方。他那艰难坎坷的生活经历,既令人同情,又让人钦佩。
1886年3月27日,基洛夫出生于维亚特卡省乌尔茹姆城的一个贫困家庭。原名叫柯斯特里科夫,“基洛夫”是他参加革命后的化名。4岁时父亲出外谋生,再也没有回来,音信全无;7岁那年母亲不幸逝世,失去双亲的他被送进了孤儿院。这些,既磨炼了基洛夫刚毅正直的个『性』,又养成了平易近人、富有同情心的『性』格。从少年时代起,他就投入了反对沙皇专制的斗争。18岁加入了列宁领导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长期的革命活动中,曾4次被捕入狱,坚贞不屈的基洛夫,革命意志更加坚定。
十月革命后,基洛夫的工作调动多次,职位也节节升高,所到之处,都留下了闪光的业绩。在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镇压白匪叛『乱』的斗争中,担任阿斯特拉罕边区临时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南方集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的他,胜利地领导了著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