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二战之邓尼兹 > 分章完结阅读7

分章完结阅读7

8年初,“罗德尼”

号和“谢菲尔德”号已装上了7米多长的搜索雷达。kanshuye.com

然而,英国海军早期的雷达都是作为对空警戒雷达设计的,工作的波长很长,不适于探测水面舰艇,也不可能探恻到水面的潜艇。探测潜艇的关键是要研制一种短波长的雷达,在研制这种雷达之前,海军部把asv2机载雷达进行了改进,成为286m型雷达,并于1940年9月,开始装备护航舰艇。

但是,286m雷达的设计是供飞机使用的,有很多缺点,其中最主要的是天线固定在前桅上方,还能活动。波束在艇舰前方成120°角展开,因此只能获得大致的方位。接触信号显示在阴极射线管的a型扫描上。这种显示类型的主要缺点(所有固定天线和人工转动天线都有这一缺点)是目标只有在特定方位时才能显示出来,而且当捕捉到目标时,人工转动天线必须暂停,以便在继续扫描之前能读出其方位和距离。而要用286型雷达得到方位,舰艇就得随之转动。

286型雷达虽然很原始,易出故障,而且经常探测不到舰艇,但是它确实减轻了岗位上人员的紧张程度。286m型雷达还容易把方位测成相差180°的倒方位。例如,在1942年11月,由于这个倒方位帮助u—505潜艇突破了护航警戒幕并击沉补给船“赫克拉”号。286m雷达由于波束展开的角度大,分辨能力差,用它搜索潜艇,一般没有多大价值。然而,1941年3月17日,约2时59分左右,“范诺克”号上的286m雷达在1000码的距离上确实探测到了u—100潜艇,这是舰载雷达第一次探测到潜艇。回波非常清楚,突然间,荧光屏上的回波好像显示出德潜艇已经上浮,事实上u—100潜艇也确实上浮了。接着,“范诺克”号对该艇进行了猛烈的攻击。

286m后来为236p所代替,286p的天线可由人工旋转360°。291雷达是从286雷达发展而来的,它有一个自动旋转的天线和一个平面位置指示器,该指示器能把雷达的图象显示在圆形荧光屏上,荧光屏的中心表示是雷达的天线。显示的雷达的波束是从荧光屏中央射出的一线明亮的光,这线光在荧光屏上进行与无线同步的圆周扫描。当天线接收到回波时,在荧光屏上的表现就是在这束光线通过时会出现明亮的光点,光点的大小说明目标的大小。

再次扫描到之前,显示在荧光屏上的任何接触信号,都不会从荧光屏上完全消失。这就说明,处于雷达距离之内的任何目标,都能不断被显示出来,而且它们在航向和距离上的任何变化。都能立即看到。

1937年4月,美国“利里”号驱逐舰装上了150厘米波的试验雷达。这种雷达后来的经过改进,发展成xaf对空警戒雷达,于1938年12月安装在“纽约”号战列舰上。xaf又发展成gxam雷达,这种雷达具有水面警戒和对空警戒的能力,但是,由于清晰度不好,对于探测潜艇没有多大作用。

1941年夏,一些286m雷达被送到美国进行试验。到1941年10月,美国已根据286m研制出自己的雷达,叫做sc,但是生产速度很慢,天线也非常重。装有这种雷达的舰艇也相当不稳定。

1940年2月21日,盟军试验了一种新的电子管——磁控管,使雷达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这种电子管的功率比以前的电子管(50千瓦)大得多,能产生超高频,使波长大为减小,从而可以研制出一种用10厘米波长工作的高清晰度雷达。

1940年5月,第一部使用磁控管的厘米波雷达在英国的斯沃尼奇进行了试验,第二年秋,磁控管由亨利·梯泽德爵士带到美国。美国根据这个磁控管,研制出带有平面位置指示器的sgi0厘米波雷达,于1941年5月第一次装备在“塞姆斯”号驱逐舰上。

在英国,海军部于1940年9月在斯沃尼奇亲眼见到了对10厘米波雷达作的进一步试验。在试验过程中,一艘潜艇在离港7海里处被成功地跟踪上了。试验还没有完,海军就订购了150个样机,叫做271型雷达。

第一部271型雷达于1941年3月由“奥奇斯”号轻护卫舰带出海。到1941年9月,271雷达已经普遍使用。“奥奇斯”号进行的试验表明,271雷达已经普遍使用。“奥奇斯”号进行的试验表明,271雷达能在5000码处发现完全处于水面上的潜艇、在2800码处发现指挥塔,在1300码处发现8英尺高的潜望镜。

1942年4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