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二战之邓尼兹 > 分章完结阅读28

分章完结阅读28

的对空火力使飞机着了火。在第一次攻击中,潜艇便受了伤,氯气漏了出来,无可奈何地在打转。

特里格虽然受了重伤,还是进行了第二次攻击,在潜艇的正上方干净利索地连续投下了4颗深水炸弹,潜艇的耐压艇壳被炸了一个大洞。最后,飞机坠入海中,无一人幸存,潜艇也沉没了。幸存的24名艇员爬到那架“解放者”

式飞机的橡皮筏上脱了险,后来被一艘英国轻护卫舰救起。由于有这些幸存的德潜艇艇员作证,特里格被迫授一枚“维多利亚”勋章。

与英国岸防航空兵在比斯开湾实施进攻作战的同时,霍顿将军还计划了一次叫做“玫瑰园”的作战,这是在苏格兰和冰岛之间的海区进行的一次进攻作战,该水域内原布设有一个密集的反潜雷区,但是据了解,一些从德国出发的潜艇却避开了水雷,从这里到达了大西洋。

在7月至8月期间,西部海防区的一支驱逐舰大队和本上舰队在第10护航大队的支援下,奉命对该通道进行不间断的巡逻。计划要求岸防航空兵带有“利”式探照灯的“威灵顿”式飞机对该区进行巡逻,一发现德潜艇,就立刻召唤执行巡逻任务的水面舰艇。雷区使潜艇不能由深水潜航,这样,驱逐舰的攻击就有较大的成功机会。此外,通常驻在斯卡帕弗洛的21纵队的b型摩托艇装备上了超短波无线电,也被派到该区执行夜间巡逻任务,以支援“威灵顿”式飞机。遗憾的是,此次作战的结果是失败的,因为在头几个星期里,碰上了恶劣的天气。

经过拖延很久的讨论之后,葡萄牙终于同意英国使用亚速尔群岛作为超远程么潜巡逻机飞往大西洋的空军基地。谈判所以拖诞了很长时间,是因为葡萄牙担心如果允许同盟国使用这些基地,德国可能会向它入侵。

在制海权的争夺方面,盟军好不容易才占了上风。为了对抗盟军的优势,早在1943年夏末,邓尼茨就拟定了可能付诸实施的反击策略。

7月30日,他向希特勒说明战争的真相,认为战争的前途充满了值得忧虑的问题。他一再强调,德国所开发的数种新技术如今也许可以使u艇部队起死回生。

就当时u艇活动的各领域来说,重要的技术进步才是最迫切的问题。尤其在水下航速、攻击效果及对付护卫兵力的雷达装置等方面,更需要近快找到解决方法。

1943夏末,德军认为首先需要对付盟军的雷达警报。于是,在考布费步勒教授的带领下,海军司令部的科学单位开始认真研究这个问题了。

邓尼茨的科学顾问们从一开始就怀疑英国拥有一种和150公分波长完全不同的雷达。对u艇的逆向电波探知仪来说,150公分的雷达波完全可以引起反应并显示出来。当德国科学家得知英国已经开发了十公分彼长的新雷达时,他们不仅也开发了,甚至还完成了受信装置。

1944年,这种装置派上了用场。于是,类似的技术战便越来越白热化了。

与此同时,德国化学家也在积极进行反探知潜艇的研究,他们发明了一种以化学方式制造气泡的装置。只要潜航的u艇使用这种可产生大量气泡的装置,气泡和舰体一样也可以反射探潜装置的电波,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诱饵。

自从使用音响诱导鱼雷以后,u艇就提高了击沉商船的效率。

这种鱼雷一旦听到敌舰发动机的声音,就可以立刻朝那个方面发起攻击。

1943年8月中下旬,u艇开始使用这种鱼雷,但由于生产量较小,每艘u艇只能装载4枚。

既然盟军增加了装有雷达的护卫兵力,那么,德国方面也需要有高速度、高性能的潜艇了。这时,以过氧化氢为燃料的“瓦尔达”式u艇仍处于试制阶段。这种新式u艇,只有到1945年以后才能投入批量生产和参战。

邓尼茨只好采取折衷方案,结合“瓦尔达”艇的流线型船队和水中电力发动机的推进方式,建造了新型的潜艇。

这就是21型,排水量为1600吨,水面航速为15.5海里(约台28.7公里),水下续航能力为200公里。最重要的是,潜航后能以17.5海里的时速展开海战,这是原来的水下最高速度的5.6海里是无法比拟的。

另外还有一种新型的u23型潜艇,艇重232吨,水下时速可达12.5。

这种小型艇可用在沿岸作战。

希特勒下令制造这些新艇,月产量前者为22艘,后者则为10艘。从1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