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二战之邓尼兹 > 分章完结阅读37

分章完结阅读37

,这一结局是不是因为日本海军的潜艇在这一海战中没有发挥作用而造成的呢。biquge2022.com美国方面当时以whereissubmarine?(潜艇在哪里?)的通栏大字充斥着每天的报纸版面。

日本海军潜艇部队的状况是,开战时拥有64艘,战争中又增加了126艘,合计190艘,约25.4万吨。这一实力雄厚的潜艇部队,至莱特湾海战爆发之际,究竟还拥有多么大的实力呢?

在历时3年的战争中,日军大本营报道部没有发表任何关于潜艇部队的消息。潜艇部队是否还健在呢?这一不解之谜深深地埋藏在人们的心灵深处。其实,这个谜并非难解,一句话,潜艇部队仍然健在!这就是三轮义茂中将为司令的第六舰队。然而,这支舰队的实力与上述潜艇数目相比,已经是秋风扫落叶之势了。三轮义茂和部下大和田、石崎、鱼住、工藤等专家(司令、少将)常常聚集在一起,为该舰队日益枯竭下去而叹息不已。当时,日军剩余的潜艇数仅有32艘(除210艘老朽不堪之外),其中有两艘专门用于运输,有4艘用于破坏印度洋交通线,13艘正在修建过程中,换言之,能够参加莱特湾海战的仅仅只13艘潜艇。

本来,“捷一号作战”是日本海军集中全部力量,进行决死拼搏的一场战斗,对日潜艇部队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大显身手的机会,因此,即便是由13艘潜艇组成的小规模舰队,也应该抢先一步在莱特湾战场待机。可是,潜艇部队出击的时间比小泽舰队还要晚,这似乎可以证明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部已经对潜艇部队不抱多么大的希望了。由于发生了一些事故,最终只有11艘潜艇出击成功。

按计划,应该于24日在拉蒙湾布下3艘,在萨马岛海面布下4艘,在苏里高海峡布下4艘。但是,由于拖延了航期,潜艇在25日到26日间才布置妥当。在这期间,日潜艇发现了许多舰只,也许是栗田舰在激战,也许是美机动部队在激战。可惜的是,由于担心发生误伤,只有“伊—56”号潜艇发射了几枚鱼雷,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接到关于日潜艇的攻击报告。来自潜艇的关于美军一方损失的报告,除美护航航空母舰受轻伤这一消息以外,几乎等于零(“伊—56”号潜艇攻击了美运输船1艘,航空母舰1艘)。而结果却有5艘日本潜艇没有返回,这个数目也不亚于参加莱特湾海战的其它舰队所蒙受的损失。

第三节“死亡进行曲”

1944年9月,西南太平洋的战局更趋紧张。美海军各路主力陆续向菲律宾附近海域集结;日军的潜艇也在这一海域进行了广泛的交战。一些军事家预测:一场大规模的海战将要在菲律宾海域爆发。

10月3日早晨,美航空母舰“中途岛”号和驱逐舰“罗亚耳”号、“谢尔顿”号等多艘舰艇组成的特混舰队正航行在吕宋岛东部海域,执行例行性的巡航任务。突然,数条鱼雷航迹自远而近奔驰而来。“谢尔顿”号规避不及中雷受创。显然,这是来自日本潜艇的袭击。

特混舰队遭袭后,加强了对水下的搜索警戒。“罗亚耳”号一边搜索,一边照护着正在进水下沉的“谢尔顿”号。不一会,声纳听到了1艘潜艇发动机工作的噪音。“罗亚耳”号舰长凭直觉判断,这就是刚才偷袭的日本潜艇。遂下令投掷深水炸弹,并向旗舰报告敌情。几分钟后,两架鱼雷机从“中途岛”号起飞,并迅速发现了潜航的潜艇。飞机一面将目标位置通报就近的“罗亚耳”号,一面自行反潜攻击,但未取得战果。

13时10分,“罗亚耳”号根据飞机指示的位置,声纳很快捕捉到了目标,舰长下令用舰首“刺猬”型火箭深弹对其攻击,并继续与潜艇保持声纳接触。接着,又两次发起猛烈攻击,直听到水中发出沉闷的爆声,看见海面泛起油渍、破片,潜艇必沉无疑,攻击才告结束。

正当“罗亚耳”官兵欢庆胜利的时候,指挥部传来了美海军久经沙场、战绩卓著的潜艇“老将”——“海狼”号失踪的消息,虽经多方寻找,音讯全无。战后调查得知,当初攻击“谢尔顿”号的是日本潜艇。但狡猾的偷袭者实施鱼雷攻击后迅速撤离,安全返航。而在附近航行的“海狼”号却成了替死鬼。

攻潜中放走了敌目标,击中了自己潜艇,这是海战史上的最大误会和奇闻。事后,美联邦调查局欲要追究“罗亚耳”号舰长的刑事责任,但有人以“舰上对潜识别器落后”为理由,为那位舰长辩解。确实,“舰上对潜识别器落后”是酿成这一悲剧的重要原因。改进水下识别器直到现在仍是各国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项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