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商人共2009人。3月28日深夜,该船在新加坡港起航避开英国布设的水雷障碍高速北返。
“阿波丸”在各地装载的物资、人员及北返计划早被美、英特务侦悉,美军决定使用潜艇在中途拦击“阿波丸”。4月1日傍晚,“阿波丸”进入台湾海峡,当时海上风大、浪高,浓雾笼罩,乘客大都进舱入睡。23时,当“阿波丸”驶抵台湾海峡牛山岛东南10.8海里处时,被美国潜艇“皇后鱼”
号捕捉到。
在相距100码、舷角90度时,艇长查理·劳福,林下令攻击。先后施放鱼雷4条,1分钟后,3条鱼雷爆炸,“阿波丸”在一阵巨烈摆动后,断电、失速、进水下沉,3分钟后,这艘装载贵重物资的“阿波丸”号沉没于60多米深的海底。查理·劳福林见攻击奏效,即驾艇上浮,黑夜中,见海面漂浮物甚多,偶而听到微弱的呼救声。于是万般无奈中,日本海军决定不顾一切与盟军决一死战,于是“自杀攻击”战术倾刻间就弥漫在太平洋上。
一位日本老舰队司令远望着特攻机队的影子,心中阵阵作痛。这位老舰队司令就是当时的首相铃木贯太郎。铃木大将在综观了接近失败战局之后,对把有前途的青年推上自杀的道路一事,是否从无法忍耐的心境中摆脱出来了呢?对此实难断言,但是,值得一提的一件事是,在冲绳岛激战中的一天,他把海军司令部的参谋们召到自己的官邪,在商谈结束之际,他强调说;“全然没有生还希望的用兵,在严格意义上很难说是作战。日本海军用兵的惯例是将九死中求一生作为限度,关于这一点,应予以考虑。”
早在中日战争时,铃木曾任日本海军突进威海卫的水雷艇艇长日俄战争时,他已经成为一名勇敢的颇有声望的驱逐舰队司令了。现在,面对首相这样一位举足轻重人物的指令,参谋们照理说完全应该不折不扣地执行。然而,在危局面前,军事统帅机关早已把正统攻击战术置之度外,加速迈入了特攻战的轨道。这是因为,一是资源和国民生产力已经枯竭,二是飞行员技术非常低劣,所以,明知非人道的作法,也只好硬着头皮干下去。
就这样,1945年就成了“特攻之年”了。当时,日本的“秋水”式战斗机、“烈风”式战斗机是专门为捕捉和攻击敌人b—29式机而设的,但是,就在试制工作完毕时,战争也就结束了。“樱花”弹和“震洋”艇也曾在冲绳战场上出现,同神风特攻机队一起,向美军展开了殊死的进攻。之后,为进行决死的抵抗,日本海军曾大量准备了“樱花”弹和“震洋”艇等这类自杀性的进攻武器。
“樱花”弹是一种“滑翔机”,它是日军寻求清白地、壮烈地战死于疆场这一思想的产物。它装有800公斤高爆炸药,在空中由大型攻击机运载,当接近目标时,脱离大型母机,美军驾驶员操纵着以其惯性和滑翔能力命中美艇。虽说采用这种攻击法击中目标相当困难,但是,据记载,在4月16日(指1945年)发动的第三次“菊水特攻”中,“樱花”弹曾炸沉美舰1艘。使用“樱花”弹的主要原因在于它比一般飞机制作起来要简单得多,但是,如果没明载运它的大型攻击机,那么使用该弹将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震洋”更为简单,它是在汽艇前部装上炸药,由人操纵着去碰撞美艇的一种自杀武器。这种自杀武器简单得几乎连小学生都会制造。制造使用“震洋”这一自杀武器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运用大批“震洋”去袭击美舰,当在美舰猛烈的炮火面前遭受攻击时,也许会有一、两艘能幸免遇难,因而有希望利用间隙,突破火网,获得成功。“震洋”艇虽然攻击力弱,但便于大量生产,所以,日本制造了相当多的“震洋”艇,将它们保存在山洞里,尽管“震洋”弱小,但总比“伏龙”要好得多。所谓“伏龙”,是蛙人携带水雷在水中潜行,游至美舰底部时实行爆破的一种攻击方式,当日军组织起“伏龙”攻击队并正在加紧训练时,战争便结束了。在战争濒临尾声时,日本海军绞尽脑汁想出了这种不顾及人的生命的攻击方法。
但是,“人操鱼雷”奇袭对手舰艇这一作法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