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二战之邓尼兹 > 分章完结阅读38

分章完结阅读38

装载6艘“回天”出击,在确认将接近美舰艇时,立即做好“回天”的发射准备工作。此时,“回天”的驾驶员通过交通筒乘坐到“回天”里,然后关闭甲板升降口,作好脱离母艇的一切准备。潜艇艇长一边用电话传达战情,一边驾艇接近国标,当认为最佳时机来时,立即发射“回天”

鱼雷。在发射时的一瞬间,“回天”立即启动自己的引擎,每航行2000米,就将潜望镜(可以自由屈伸,最高为1米)露出水面2—3秒钟,一边观察海面情况,一边高速前进。在大约四、五百米的地方决定突击的路线,井在深度为4米左右时全速前进。结果,在美舰毫无察党的情况下百分之百地击中目标,发生爆炸而将美舰击沉。

“回天”特点有三:一是美舰难以发现它;二是带有1.25吨重的炸药,足以将美舰击毁;三是由人操纵着精密的机械,实行与美舰共同毁灭的肉体进攻。因此,只要使用妥当,无疑对美舰是一个巨大的威胁。“神风特攻”

是由自杀机一边冒着对方炮火一边实施突入攻击的一种自杀性的作战方式。

“回天”是小潜艇在对方神不知鬼不党的情况下进行的与美舰同归于尽的一种作战方式。然而,两者的作战效果却有人问,这种作战方式为什么在莱特湾决战中没有采用?可能是因为当时还没有这种意念,也许因为潜水母舰数目太少。但不管怎样,日本海军从来没有正确地使用过潜水艇。

1945年4月,日本方面对潜艇的使用法渐趋正规,然而为时已晚。实际上,发挥日本潜艇良好的续航能力和隐蔽性,摒弃其脆弱性的最佳方案则是不应该将其用于攻击美舰或突进港湾,而应该令其到广阔的海域待机,伏击盟军的交通运输线,奇袭美舰船,然而,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部却反其道而行之,偏把潜艇用于前两者,而置后两者于不顾。

在“回天”作战时,把“回天”集中使用在与“神风特攻”展开攻击的同一个方向上,毫无价值地让敢死队的日本年轻人送掉了生命。因此,潜艇部队(属第六舰队)、水雷参谋鸟巢建之助中佐冒着被革职的危险奔走劝说,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决定派两艘潜艇在海面上待机,以尝试一下伏击美军运输船的作战。“伊—47”号、“伊—36”号两艘潜艇各载“回天”6艘从基地出击,时间分别是4月20日、4月23日。

前者在冲绳——乌利西(美舰队基地)一线上待机,后者在冲绳——塞班一线上待机,以此来威胁美军的交通运输线,实施所谓的“攻其交”的作战方案。果然,在4月27日拂晓,“伊—36”号潜艇发现了开往冲绳的由30艘船只组成的大型美运输船队,当接近到7000米时,潜艇发射了4枚“回天”载人鱼雷(驾驶员分别是八木中尉、安部、松田、海老原军士)。约12分钟后,管昌舰长用潜望镜看到了目标处腾起了凶猛的火焰和高大的水柱,接着听到了4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其爆炸后的波击力量将日本潜艇都摇晃起来了。

“伊—47号”潜艇于5月1日同样发现了美军大型运输船队,迅速向其发射了4枚“回天”,其中3枚中炸沉了“利伯蒂”型万吨运输船3艘。第二天,5月2日,日潜艇又利用剩余的两枚“回天”,击沉了美驱逐舰1艘,另1艘美驱逐舰遭受重伤(前后6枚“回天”的乘坐人员是柿崎、前田两位中尉,山口、古川、模田、新海4位军士)。

面对“回天”取得的这一丰硕战果,日本大本营、联合舰队司令部都哑口无言。就这样,改变了以往使用潜艇的方法而采纳了第六舰队的主张。因此,日本舰队把自己的全部能够调动的兵力——说全部未免有点可怜——9艘潜艇派遣到西太平洋,以便择机实施“回天”作战。在停战前的3个月间,它们取得的战果是:击沉美油船或运输船15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5腹、水上飞母绷1艘,不明舰种舰6艘,合计共29艘,同时,重创两艘美舰。

如此看来,“回天”进行的攻击几乎是百发百中,它往往是以奇袭的方式发挥其拥有的全部破坏力,给美舰只以沉重的打击。尤其是击沉了美军曾载运过原子弹的重型巡洋舰“印第安纳波利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