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kanshu.com海津镇,即使明初置天津卫大清设天津县,静海县的地域范围还划到天津卫的南城根西城根呢.静海县原属靖海地方,正式设靖海县也有近千年历史,后来因为明成祖朱棣夺皇位杀死侄儿建文帝朱允炆,从自己内心里觉得是一件”靖难丑闻”,忌讳这个”靖”字,下令将靖海县改成了静海县.那时候天津卫还没卫呢!说天津卫的玩艺就是静海县的玩艺也不为过,独流镇比静海县城历史更长辈分更大.独流镇办庙会,照古典看来,天津卫来捧场的因全是晚辈,都是应该应份的责任.不论娄庄子的高跷高又高,还是小孙庄的高跷带假脚,也不管张达庄的秧歌没羞没臊,统统全来捧场.
每年的庙会必不可少的是法鼓,虽说不论谁敲打,演奏法鼓都是钹、铙、铬子、铛子加一面鼓,曲牌也都是《老西河》《摇通鼓》那么十几套,可是水平不一样味道不同.在天津卫,一般的场合,请到芥园的花音法鼓,请不来侯家后的永音法鼓;请到侯家后的永音法鼓,请不来老城里龙亭街的井音法鼓.为嘛呢?同行是冤家,谁也不服谁.但是,对大觉庵金音法鼓没人敢说二话,人家那是正宗正根.民间自发的玩意儿再能闹腾,只能算街头巷尾的杂耍,上不了大台面.今天独流镇请来的就是大觉庵金音法鼓会的全班人马,法衣金幡全是估衣街八大祥上好的料子,由本镇的巧妇能手精心绣制的.鼓乐手均称法师,每位法师都安排了真童子伺候着,每演奏一曲,便联手唱一曲童子歌,让法师们缓缓气喝口水.因法鼓充满神圣的宗教味道,颇受善男信女的敬慕,始终围着一大帮人.
与法鼓相对垒的是太平花鼓,法鼓摆开架势定位演奏,而太平花鼓是穿着戏装在行进中表演,称作行会.天津卫最有名的是西沽太平花鼓会,今天也请来了.花鼓不像法鼓那么排场,那么正儿八经,不端架子.运载花鼓会的驳船一靠码头,八名装扮成梁山好汉的童子率先跳上岸,手持霸王鞭、小太平鼓、小锣、花鼓,分两拨就轮番唱上了.先打花鼓奏曲牌”八板”,然后在檀板指挥下,由笛子伴奏唱凤阳花鼓调和昆曲,似戏非戏又扭又唱颇受孩子女人喜爱.期间还唱了本镇文人编的曲词《五谷丰登》,唱词曰:”御河两岸好风光,高粱棒子芝麻香,独流老醋三伏酿,千年古镇美名扬;八月秋高天气爽,五谷丰登粮满仓,神仙下凡降吉祥,古宅舍粥赈四乡.”古典最爱听这唱词,因此西沽的太平花鼓每年庙会必到.
太平花鼓会后头,是从杨柳青自己赶来的五虎杠箱会.大乐开路进场子,紧随其后的是灯牌、彩旗、大锣,再后面是五虎棍,押阵的才是杠箱.表演者全都勾成浓彩大花脸,手持真刀真枪,在大锣的伴奏下对打厮杀.个个都是真正武林中人,表演的也都是真功夫,煞是好看,精彩处常令看客叫好拍巴掌.杠箱的表演更有看头,功夫都在前头抬杠箱的,行进中不论如何前翻后滚,做出高难的造型,立地后杠箱的竹竿总是稳稳落在肩头.表演者轮番抬箱表演,任凭杠箱颤动,箱子上头灯不晃旗不倒,那功夫真叫练绝了.
静海县城来的是”节节高”,文词儿叫重阁,本地叫子孙会.这行当在道光年间就兴盛了,不知为嘛到后来北方看不到了,长江以南的省份反而兴盛.玩法百年不变,一个男角通过暗藏在戏装内的铁器当支架,上驮一个旦角算一级,展现一出戏曲内容.静海县的节节高那叫名副其实,旦角以上还有一级,驮着童男童女.前头一对是天女散花,中间是天河配、白蛇传、唐伯虎点秋香,最后驮两极的是蟠桃会.每级相距二三尺,加上表演真跟空中舞云中行一样.在锣、鼓、唢呐、钹、笛子伴奏下,男角驮着二三百斤找平衡,还得跟上节拍和上边的角色保持一致遍走遍舞,那个悬劲儿大了去了.看节节高子孙会,不是为了看戏出,图得是惊险刺激,这道会走到哪,哪里就是一片”嗷嗷”叫.
看官可能会问,古老爷费工夫花银子图的是让独流镇扬名天下,请来那么多花会高手,本地的耍龙灯、跑旱船、狮子登高、德旺的中幡还有谁看?古老爷高就高在这儿,庙会图得是个热闹,不论谁拔份古老爷都有说词.天津卫来的班子赢了,他就说独流镇本来就是天津卫的码头,他办庙会来捧场的必须是全天津卫的高手.倘若本地人拔了份,自然说明静海县人杰地灵,风水最好当属独流镇.
当太阳照满整个广场的时候,独流镇压轴的班子登场了.
整个庙会,德旺的中幡班子最齐整气派,中幡上”天下太平”四个金光大字一展开,立即把人群吸引过来了.那中幡也确实数得上天下独一号,北京的天桥天津的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