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因为他原来在城中村中租了一间20来平米的房子,一月的房租就要八百,现在却有人提议和他合租,经过这样一合计,于是便有了另外三个人入伙,原来由他一个人要支付的房租费用,现在他只需承担四分之一,他何乐而不为?其他人也同样的承担着四分一,何尝又不何乐而不为?这些问题的根子在于其他三个人也都跟他一样,不但怀里揣着滚烫的文凭,而且都是农村出身,而农村人节俭的光荣传统依然留在他们的骨子里,其实这只是一个冠冕的说法,因为他们都身背负沉重的债务,他们不节俭能行吗?而且象他们这一类的小工族一般工头是比较喜欢的,喜欢的原因是可以少负他们的工钱。原因是这些人是“小工游击队”,由于大批农民涌入城市,而建筑工地上又往往少不了农民的身影,所以他们每到一处工地首先要看看是不是有他们村子的人,假如不经意地偶然撞个满怀而避之不及,对方会惊讶地说道:这不是小二吗?你怎么到这种地方来了?这时他只有硬着头皮搪塞道:哎,哎,是啊,我是来视察一下工地的。对方又不无羡慕地说道:好,好,真有出息啊!我们家那二狗子,二狗子知道不?对方生怕他不知道二狗子是谁又问他,当然这时他不管什么狗啊猪啊猫啊的,他便统统回答说:呵呵,二狗子吗,怎么不知道,原来我还跟他是同桌呢。对方又会接着说:是啊是啊,你看那日妈的二狗子,当初让他好好念书他不念,不然的话现在说不定和你一样有出息……对方看到他很有出息,这话也犹如黄河之水般滔滔不绝般地刹不了匣,当然这似乎是有很明显的目的的:一是他余小二出息了,他日定会飞黄腾达起来,那岂不是咱家的二狗子说不准会粘上光,那可真是说不准的事;二是尽管怎么说都是乡里乡亲的,“亲不亲家乡人”嘛,都是一个村子的那还用说,退一万步说即使他现在什么都不是,以后在这城市里也好有个照应什么的,更何况人家小二现在出息着,不是正在视察工地吗!
前面已经说过了,现在的农民精得很,猴精猴精的。他们早已经知道那“视察”二字的精确含义,因为凡是视察者那都是上面的头头。所以他们不得不对余小二刮目相看,同时也不得不佩服余小二真的是出息人物。当然只要他们能准确无误地推断出余小二是出息人物,白内瘴的眼睛也瞬间变得亮堂起来。
所谓的“视察”用语,这是余小二每到一个新工地猝不及防碰到村子里的人而想躲又躲不过时的固定用语,一回生一回熟,数次多了他就能在漫不经心中脱口而出。开始说时脸还紫一片红一片的,后来脸也不红心也不跳了。不过,一般情况下只要他发现有熟悉的身影,他便立马“脚踩西瓜皮——溜掉”,鬼似的一时逃的无影无踪。
至于他在某个工地上扎下根做工时,会时不时地出现这种情况:中途会有村子里的人到工地上找活做,这时发现他一身灰尘穿着工作服头戴安全帽时,也会是惊讶地问道:这不是小二吗?你怎么……而在对方疑惑不解而支支唔唔的同时,余小二亦会镇定自若地说道:是啊是啊,深入一线,体验生活,与普通群众同甘共苦。你瞧瞧,说的水都泼不进去,真可谓天衣无缝。这时你不再次佩服农民的精道是由不了你的,他们知道只有相当级别的人物或是将来一定能够平步青云的才配“深入一线,体验生活,与普通群众同甘共苦”的。仅仅就这一句话,也足以使的对方如坠九里云雾,不免在心里纳闷:怎么现在兴起这玩意来了?虽然感到甚为稀奇,但看到眼前余小二的一身装束和蓬头垢面,他们不得不相信眼前的事实,浑浊的眼睛亦会流淌出亮堂堂的光来。这时,他们会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来,啧啧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