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明日记 > 分章完结阅读67

分章完结阅读67

了,很是惊奇。yinyouhulian.com

“当时我便是想,既然如此,欲要穷理,便要格物。不过我倒是有问题,朱子虽说格物之重要,倒是没讲过具体如何去格?是摸,还是看?是舔还是闻?自是一概不知了。我只得坐在一旁一连看了好几天。”王守仁用一种轻快的语调把这段趣闻如此一讲,一旁的徐爱偷偷窃笑,曹牧文屏住笑意,毕竟自己已经知道,不过听得当事人自己口中将童年糗事如此说来,并且当事人现在可是名声在外的“大家”,真是别有一番滋味。王银处在一旁,大多数时间也是用心静听,倒是少有言语,不过到了现在听闻此事之后,也是面有喜乐神情。一时间呈现出一幅“硬憋”版的欢乐人生。

“不过,真要说有什么获得……”王守仁卖了一个关子,“其实虽然之后我害了一场大病。不过我还是认为这次‘格竹’大大有益的。”

这倒是让曹牧文不解,既然书上都说王守仁因为对于朱子对于竹子的“格物致知”未有丝毫所得,这才由放弃理学转而开始了心学传播。但是现在真的遇到了当事人,似乎又书上所记载的有些出入。难不成是史书记载有偏差?曹牧文这样想,虽然历史的的确确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年,不过对于儒家发展历史上的这么一桩趣闻小事,编纂者应该还不至于小家子气到这种地步吧?后来的统治者也没有小肚鸡肠如此?

王守仁这时候发话了,“当时我确是对朱子的‘格物之说’甚是用心,自是想亲身体会,明察一番,这是其一;不过……”他话锋一转,又说道:“其实,还有家父的缘故。家父自是状元及第,可谓是一时风头无两。吾祖上自是,自祖父家父均是督促甚严,更况家父高中状元后,要求更是严格了不少。记得幼时吾问过塾师“何谓第一等事?”先生便说“只有读书获取科举名第”,看来是也是在他、喻指家父。不过我当时却言‘第一等事恐怕不是读书登第,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这第二嘛,便是此了。既然朱圣人说‘格物之理’,要做圣人,自己先去格一次试试如何?若是成了自不就是好事一桩!?”

正文 第十八章:“知行合一”(3)

更新时间:2012-1-18 14:57:20 本章字数:3260

倒是王守仁丝毫没有避讳自己童年的糗事,曹牧文突然有一种深刻的负罪感,好似以自己的小人之心度了君子之腹。想到此处,自是脸色微有恙。倒是曹牧文他亏得了多年的职业技能,既是察觉表情上的不自然,一瞬间又拉开了笑脸,做到自然,和谐,不漏声色。

王守仁道:“家父也好、书塾先生也好,总的把我盯得死死的,但是,我小时候却是不老实之人,更何况这摇头晃脑的圣贤之书我也度不太进去。既然上面所说的,两项原因,一天我就突发奇想,一眼见到家旁的小竹林,便想:‘不如就去格致格致一番。’又可以找些不那么枯燥之事,家父也不好说什么了。”

这一点曹牧文倒是晓得。王守仁自小便聪慧异常,不过可不是《伤仲永》里面仲永之类短暂的神通,而是一个爱好广泛,博学多才的小神童。说起来,还有一点神话色彩。据《年谱》记载,他出生前夕祖母梦见有人从云中送子来,梦醒时王阳明刚好出生,祖父便为他起名叫王云,乡中人亦称其降生处为瑞云楼。然而,他到了五岁还不会说话,一天一位高僧经过,抚摸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意指他的名字“云”道破了他出生的秘密。其祖父恍然醒悟,遂更其名为守仁,此后他便开口说话了。这听起来有些扯淡,应该是后世有些蠢蛋崇拜者编造的瞎话,不过这倒是可以从侧面印证王守仁所受到的崇敬,毕竟,中国历史上有“神化”经历的人大都是君王伟人。

其父状元王华对儿子家教极严,王守仁少年时学文习武,十分刻苦,但非常喜欢下棋,往往为此耽误功课。其父虽屡次责备,总不稍改,一气之下,就把象棋投落河中。王守仁心受震动,顿时感悟,竟然写了一首诗寄托自己的志向。吟诗作对什么的最讨厌了,曹牧文只能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的级别,不过他自觉的连诌也力不从心,只好借鉴别人的了。

王守仁自幼聪明,非常好学,但不只限于四书五经,而且也很喜欢其他书籍。思想也比较怪癖诡异,怪癖,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他对于竹子的“偏爱”。他十岁时,父亲高中状元,王阳明随父赴京,路过金山寺时,他父亲与朋友聚会,在酒宴上有人提议做诗咏金山寺,大家还在苦思冥想,王阳明已先一步完成:“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