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为什么不等咱们姑爷回来?您为什么要撇下银香,一个人去京城?”
去到京城,生死未卜,她已经是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她又怎么能再搭上这世上她仅剩的唯一的亲人的性命?
月色清冷寒芒,秋叶萧瑟,树影斑驳。苏萧将银票压在银香的枕头下,轻轻地掩上了房门。床上,喝了研了许多茯苓粉的薏米粥的银香弯起嘴角,睡得颇为香甜。
可这丫头天真而轻信,可却有一股子不撞南墙不回头的蛮劲儿。她怎么能忘记了?
苏萧紧紧地搂着银香,傻丫头,你为什么不好好地在蜀中?你为什么要千里迢迢到处奔波?
邱远钦借着光亮看清那姑娘的脸,心下咯噔一声,一个突如其来的念头如八月间的惊雷劈中了他,心下悚然一惊,几乎要出得一身冷汗,他极力稳住心神,趋上几步,试探道:“苏大人,这位是……”
苏萧慢慢地回头,此刻突然见到了他,眼中一点点酝出无法掩盖的怨怼神色,平日间的和缓之态骤然消失得无踪无影:“此乃在下舍妹,”她目光直直逼视着邱远钦的眼睛,脸上漾出一抹淡到极致的笑,可那浓墨似的眼眸中却殊无半点笑意,“小字苏筝。”
☆、春光好(一)
邱远钦一夜辗转难眠。
苏筝。
这个名字如同一头莽莽的小兽,从记忆的迷雾中一头便撞了出来,狠狠地擭住他的心,几乎让他喘不过气来。
更漏声声,桌上一豆寒灯晦暗幽暗,烛泪灰白惨淡,一滴滴地积在烛台之上,夜风从镂花的窗棂格子间忽地扑了进来,于是,那寒灯微火仿佛受了惊似的,兀自跳了几跳,噼啪一声便熄灭了,空留下一缕青烟自那半截子惨白白的烛芯上袅袅腾起。
他是什么时候认识苏筝的呢?
不,他和她根本不能算是真的相识罢?
那时候,她尚待字闺中,那半阙一不小心流出西楼闺阁的忆江南,便足以使得她名动蜀中。
阳春之日,珠帘懒卷,从外头微微透了点天光进来,妆奁上漫着一层流光,妆台上搁着一只攒丝衔珠金凤,那凤头下头衔着一粒硕大的粉珠,在日光间轻轻荡悠不止。地上一只兽首红泥小炉里正焚着一把幽淡的百合香,画屏上的莺穿牡丹隐在一片朦胧的烟气之中,只余下一点模糊的影子,那画屏里的长尾莺哥鸟儿就在这一点烟气之中,仿佛活过来了似的,睁着一双灵动的眼,偏着头去瞅画屏外头的人世万物。
苏筝虽然名字里头有一个筝字,但筝却弹得并不好。她真正弹得好的,是五弦的古琴。
她斜靠在美人塌间,一双素手懒洋洋地抚弄琴弦,张弦代语,琴音泠泠,正是小女儿一腔的春愁满绪。
阿兄苏盛勾起珠帘进来,几瓣春红随风而入,一片玉滴珠落的琅然之声,他人未到而音先至:“小九儿,为兄将你上半阙的忆江南誊写了,专程拿给今日一同品茶的士子们传看,你猜一猜怎么着?”
那六扇翠屏后的美人塌上,传来苏筝不满的抱怨,真真是俏语娇音:“阿兄,谁让你把我的诗作偷偷地往外传呢!”
苏盛笑得贼兮兮的,一扫在外人面前官宦贵公子的派头:“我家小九儿之才不在蔡卓等人之下,为何倒要藏着掖着?”他凑近了些,那笑容越发地神秘,“小九儿尚未婚配,难道我家的小九儿就不想配个貌比潘安俊,才高八斗星的青年才俊?阿兄是将小九儿那上半阙的忆江南权作了抛出去的绣球,须得是个有能耐的,才能接得住呢!”
她早已羞红了脸,一双黑白明澈的瞳子几乎就要漾出水光来,她来不及汲上绣鞋,便要去追打阿兄,哪料得阿兄又从怀里摸出一张叠得四角齐整的熟宣纸,在她面前晃了一晃,她眼尖手快,一把便将那纸夺了过来,展开来看,只见上头是几行行云流水的瘦金体,骨劲而神丰,逗引着她不由地细细看过去,原来正是有人续了她那忆江南的下半阙,用词精妙,珠联璧合,让这上下阙联结得仿佛是出自一人之手,让人不得不叫一声绝。
这厢,苏盛懒懒地仰躺在坐塌上,从袖子里抽出一把十二骨的□□扇,得意洋洋地摇了摇,一面偷眼看着她绯红的脸,一面戏谑道:“小九儿觉得这小女婿如何?可还入得咱们小九儿的法眼?”
这句小女婿,可真是让她窘到了家,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了进去,她扬了扬那张熟宣纸,作势要将那纸扔到炉子去,可心里却万分地舍不得,只觉得那词果然十分的好,读来真是满口嚼香,比自己的上阙胜了不少,不禁想再研习研习,那纸也就仿佛似有千斤重,让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