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语气不急不缓,显然是有备而来,他转头过去,只目光灼灼地逼视着她:“你以为你现在是在为民请命?即便是我责罚了你,你的所作所为也可彪炳史册,我说得对与不对?”
“下官以为殿下仁爱,若是殿下亲眼目睹怀清之现状,必然也会赞同下官的做法,留驻人马以解怀清的燃眉之急。duoxiaoshuo.com”
“你如何笃定本王会这么做?”他往前两步,气息直要扑到她的脸上去,她心下一片惶恐,不知是对他的诘问,还是他那迫人的气势,让她本能地想避开了去,他的气息热热地拂在她的鬓发之间,“三万人马,你便敢擅作主张留下三之有一在那小小的怀清县,苏萧,我可真小看了你,你的胆子可真不小啊!”
她不由自主地往后退了半步,急道:“殿下,那怀清纷乱不已,怀清的百姓……”
话音未落,却被他冷冷打断:“怀清百姓?!现下江阳诸地,哪一处不是饥民流离,匪乱四起?你可知我调三万人马到昌安的用意?”他猛然回身,手往案几上的卷轴上一指,语气中含着隐隐的怒气:“这上头堆着卷牍累累,只需粗看三行,我何须这个房门,便知各处纷乱不已!我倒知怀清近况,但我来问你,你可知,每日间有多少流民涌入昌安?今日里昌安又增设有多少处粥铺?前来排队领粥的饥民今日又有多少?明日又会增加多少?昌安的存粮还够几日?每日要动用多少牲畜去从外运粮回昌安?要动用多少人马去押运才能不半途中被流寇劫了去?”
他顿了一顿,继续问道,“昌安乃两水交汇之地,你可知外头的大堤可还能坚持几日?下次洪祸又是几日之后?还剩下多少的时间可供加固堤坝?需得要多少的人力,多少个日夜劳作,才能保得住外头这座岌岌可危的大堤?才能保得住一座昌安城和这一城的百姓?你可知昌安乃是江阳之重陲,昌安乱则江阳乱,江阳乱则天下不平!”
苏萧一时间呆立当场,她只知自己在怀清的所见所闻,哪里还能想到昌安已是如此严峻?哪里晓得他将所用之兵全部调往昌安,乃是不得已而为之?
他的额角在火光之下隐隐跳动,那是暴怒的前兆:“不知深浅,越权下令,贻误灾情,”他似乎已是心里疲惫到了极点,声音嘶哑而低沉,“苏萧,你说这个罪,你领不领得起?”
☆、雷霆怒
苏萧原本就是聪明剔透之人,听郑溶一番话,顿时便自知已铸成了滔天大错,想到眼下的昌安如此困境,她心中不由地心急如焚,说话间泪凝于睫,跪下道:“下官妄自揣测,矫拟军令,下官万死之罪!”
郑溶心中虽然已酝有滔天之怒,到底顾念于她,见她此刻脸色青白惨淡,虽是害怕到了极点,却也神色从容,语气坚定,其言必是出自肺腑,让他的心也不由地软下来几分。
苏萧的本意,他岂能不知?他又何尝不想天下处处政通人和,人间清平喜乐?他又何尝不想各处留驻兵马,以雷霆之势平息流寇,扶助百姓?可是,这说来容易,做来却何其之难,其中的辛劳艰苦怎可与人一一细细道来?
皇帝远在帝京,端坐龙座之后,眼面前隔着的,是十二旒冕冠,前方这些惨烈的灾情,要经多少层大官小吏的眼睛,要如何地被他们小心翼翼字斟句酌地化成那些文过饰非的言语,再形成那些辞藻华丽的奏折,才可上达天听?
闭上眼睛也能想象,朝廷上上下下的官员们会如何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流民人数在奏折中层层递减,到了皇帝的御案上,只怕还不到十之一成。受灾之情更是层层掩盖,等到了皇帝的耳中时,只怕也早成了一片歌舞升平,天下太平之景象了。
自己三次上书,八百里加急。要兵要权要得如此之急切。
既然流民已安,天下和乐,为何儿子还要伸长了手管自己要兵权?奏折上的灾情不知掺了多少的假,可儿子伸手要去的三万人马却是货真价实,半分假也掺不进去的。
江阳是什么地方?自古乃是天下粮仓,天下未乱江阳先乱的古训岂非是说来随便听听的?若是流民四窜,乱象纷起,在江阳就地拨给儿子的那三万人马更是不得不掂量斟酌仔细,多多思虑其中的深意了。
三万,三万人马便是底线了。
皇家历来如此。父子猜忌,兄弟操戈,为的不过是万里锦绣的好江山,龙座上头的无尚权力。百姓固然是载舟之水,可在皇帝的眼中,更重要的是,到底谁人才是那双掌舵的手。
自小便在宫闱之中长大的郑溶心中甚是透亮,那请兵的折子八百里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