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快马加鞭送至京师之时,他已知道,除开这三万人马,无论如何也是万万不能再向皇帝开口了。皇帝本来多疑,更何况京师中还有一个无风也要起个三分浪的郑洺在一旁虎视眈眈,哪里容得下他行错半步路?
可这昌安地方上的大小官员,却哪个又不是见风使舵,阳奉阴违?若是没有这三万人马城中安安稳稳的驻扎,面对这些在昌安地界上作威作福惯了的地头蛇们,哪怕他就算是天庭下凡的一条强龙,任你如何呼风唤雨,又怎么能生生地压制得住这昌安的群蛇之乱?这其中许多的关节,许多的苦楚,怎能对旁的人说上一两分?又怎能对她言语吐露?
三万人马已是捉襟见肘,勉强应付而已,可如今,却又硬生生被苏萧拨去了一万,哪怕现在再调过来,也是得四五日的光景。他甚少徇过私情,若是旁人犯了他这样的大忌,必然是毫不留情的严加惩处,必以军法处置,可这事儿却偏偏出在她身上。
他长长地叹了一口,偏偏却是她。
苏萧长跪地上,良久也未见上头的郑溶有所言语,自是不敢抬头窥探他的神色,只低声道:“下官鲁莽,自作聪明,目闭耳塞,陷昌安数万百姓于危困之中,陷殿下于不义之境地,下官无颜面对昌安百姓,也无颜再面对殿下多次的照拂,下官自知罪不可赦,但凭殿下发落,下官绝无怨言。”
郑溶望下去,她一双肩膀在烛火的阴影中微微耸动,额头低垂,目之所及,那半张脸在满堂耀耀烛光的映照下,衬着身上半旧的石青色袍子,惨淡得无半分血色,想来她心里已是悔恨到了极点。
他原以为,她虽是女子,但胆识韬略却更胜等闲男子一筹,不但思虑敏捷,更是果决沉稳,又兼她身份甚少人知,必然与朝中各派没有牵连,将怀清之事托付与她,必是万无一失。可哪里想到她到底想法单纯,心地也甚是干净,一见那怀清的一片惨苦之景,便自己先乱了阵脚,自作主张,闯下这样的大祸来。
他心中对她虽说到底有几分失望,更多的却是怜惜不已,事已至此,他还能当真治她的罪不成?他不禁微微叹了口气,正想走过去将她扶起来,门外却传来辛七的劝阻之声:“邱大人,您现在不能进去,殿下正在与苏大人议事。”
接着便是邱远钦的声音,当中还夹杂着急促的叩门声:“瑞亲王殿下!翰林院邱远钦求见殿下!”
“邱大人,请您退下,不得在殿下门外如此无礼!”
“殿下,邱远钦有要事求见,但求殿下拨冗一见!”
邱远钦乃被称誉为京城四公子,历来是君子如兰,宽袍广袖,举止乃是一贯的流风回雪,从容自若,哪里有过这样行为如此无状,如此失态的时候?
郑溶目光一寸寸的冷了下来,转头瞥了眼下头跪着的苏萧,望京楼下她的脉脉不得语,棋盘天街酒肆上她目光中闪烁的旧梦依稀,还有那日她摔下马时在他的怀中那样自然,那样眷恋的偎依,齐齐地涌入他的脑中。不知何时,她的种种模样早已深深地烙在了他的心口上,结成了碰也碰不得的疼痛。
耳边那邱远钦的声音忽远忽近,他慢慢地坐下来,只听见自己的声音飘忽在空中,语气冷淡到了极致:“好个邱远钦。你说,他这个时候求见本王,到底所为何事?”
一语惊破天地。
苏萧猛然抬头,心下却是一片不可置信,难道说他是担忧她被郑溶责罚,专程赶来救她的?他要救的……是同僚苏萧,还是……邱家的弃妇苏筝?
这几日,邱远钦在她面前只字不提那日晚间她所说的苏筝两个字,让她都不禁怀疑自己,那日晚上是不是其实她什么也没有说,是不是苏萧那两个字只是她梦中自言自语的呢喃,是她酝酿在心中的苦酒,并未曾将它一杯斟满端到他的面前。
可自那日之后,她却隐隐地感到,邱远钦对她比以往有些个不同,那双目光仿佛一直在默默注视着她,待她转头时,那目光却又转去了别处。
屋内沉寂万分,郑溶仿佛在等着她的答话,她久久无言,他的目光如利刃一般,一点点地挑开了她脸上无可掩饰的恍惚神情,却挑不破那里头隐藏着的,那些他无法琢磨的复杂心事,他的声音终于在她的头顶响起,每一个字都寒冷得能结起冬夜里屋瓦檐下的冰凌来:“原来,你是来替他顶罪的。”
她骤然抬头,正与郑溶的目光撞在一起,那目光中说不清道不明的怒意让她不敢再与他对视一秒,只低下头去,喃喃道:“怎么会呢……”
“到底是不是,本王把他叫进来一问便知。”未等她再答上只言片语,郑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