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看外袍,从衣襟到下摆俱是湿了。一旁的杜士祯“哎哟——”一声道:“殿下衣裳湿成这样,怕是要赶紧换一身啊!”
说罢,又凑过来笑道:“殿下,这里离苏苏的宅子很近的,要不咱们上他家去换一身?”
苏萧闻听他这样一说,也只得附和道:“下官舍下确实就在附近,若是殿下不嫌弃,下官斗胆恳请殿下到舍下小憩片刻。”
郑溶看着她低下的头顶,嘴角慢慢地勾起一抹几不可见的笑容:“也好。”
苏萧无奈,只得引着他往回走,后头的杜士祯正准备抬脚跟上,郑溶却转回头看了他一眼,目光冷峻,他不得不硬生生收住了脚步,嘴里低声嘟囔着:“可真是媳妇抱上床,媒婆丢过墙啊……”
话还没说完,眼风却见郑溶脚步微微一滞,旋即咧开嘴笑道:“殿下走好……”
此时节正是满城柳絮飞舞之时,不知何故,那漫天飞絮却平白让人觉得伤感。两人一路无语。
良久,郑溶方道:“如今见你一面愈发的难了,若不是今日里小杜随口说起他们给你在十全楼接风,你怕是又要躲我个十日八日的。”
苏萧知今日必不可善了,低头道:“殿下公事繁忙,下官不过卑贱之躯,不敢劳殿下如此记挂。”
郑溶停下脚步,道:“阿萧,你定要如此么?”
苏萧道:“下官与殿下本就是云泥之别,下官从来不曾妄想高攀。”
郑溶斜斜看了她一眼:“你这些话从昌安说到京城,你说着不烦,本王听也听烦了。”
不过片刻功夫,两人便走回了那惜字街胡同的宅子,郑溶左右看了看,点头道:“这倒是个清净的所在,是你赁下的?”
苏萧道:“是我同王兄一道赁下的。”
“王兄?”郑溶皱着眉头,微微点了点头,道:“想起来了,是你的那位结拜义兄,现下是在工部上当差罢?”
苏萧诧异道:“是啊,可殿下如何知道我同王兄结义?”旋即便明白了,“定是杜兄那个大嘴巴说的罢。”
郑溶凑近了些,道:“我想知道的事情,总是有法子晓得的,也并不是只有杜士祯一人晓得你们两个结拜。”
苏萧并没有听清楚他说了些什么,只觉得他凑得太近了些,近得让她脸颊有些微微发烫,忙退开一步道:“殿下请。”
郑溶伸手推开院门,院中虽然没有奇石古树,妙花异草,却也小巧玲珑,甚是秀净雅洁,郑溶赞道:“好是好,若是你一个人住我倒也放心,只是有了旁人我便不放心起来。”
苏萧却没想到他如今越发的直白,面红耳赤道:“殿下有什么不放心的。”
郑溶道:“你知道我不放心什么,有道是有凤来栖,自然栖的是梧桐,”他抬手一指,指了指院子当中的那一株柳树,“如今那凤凰栖在了柳树上,还是和旁人挤在一株树上,我自然是不放心的。”
苏萧垂首道:“下官万死也担不得殿下这样的比喻。”
郑溶只目光灼灼地看着她:“有什么担不得的,左右不过是一个比喻罢了。”
苏萧道:“这话若是有旁人听去了,对殿下而言不过是一个比喻罢了,对下官而言,却是天大的罪过,”她深深沉了一口气,走到柳树之下,伸手攀下一枝柳条,递到郑溶的手上,“下官不过是只杜鹃罢了,正好停在这柳树上才相配呢。”
“杜鹃……杜鹃,”郑溶沉吟了片刻,方淡淡笑道,“果真是好比喻呢。”
苏萧心下一惊,不知自己随口说的话让他听出了什么意味,又恍然想起方才他说的那句话,“我想知道的事情,总是有法子晓得的。”她疑自己的打算多少已被他知晓了一些,心下一惊,只小心斟酌着道:“殿下谬赞,方才随口一比,不过是杜鹃勾动起下官的思乡之情罢了。”
郑溶看了她一眼,语气格外的温和:“离家万里,自然是想家的。”
苏萧沉默了半晌,方道:“殿下可有过思乡之情?”
“思乡么?”郑溶轻笑道:“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翼北汾水鼎,荆楚岘山碑,岭南江东,哪一处不是风光大好,阿萧说,本王应该思哪里呢?”
苏萧哑然,不禁抬头迎上了他的灼灼目光:“殿下,问鼎之意,还是不要轻易对旁人讲才好。”
郑溶含笑道:“是啊,这话是不能对人随便说。可阿萧难道不是心有大志气的人么?”
苏萧苦笑道:“下官哪里有什么大志气,不过想求一个平安度日罢了。”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