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邻居
姜恬让李大牛带着自己去看他发现石炭的位置,那里竟然和铁矿只隔了一座小山丘。
小山丘并不矮,只不过相对两座矿山矮了点,又有密林覆盖,所以两座矿山竟然被它很巧妙的完全隔绝了。
看完两座矿山的情况,姜恬果断决定,把小山丘作为未来的基地,大家当天晚上就搬过来。
炼铁很不容易。
首先炼铁的最原始的炉子就让所有人费了不少力气。来来回回跑着运水、和泥。还要一边烧煤一边烘干。
打猎这种浪费人力的工作这两天都停止了,大家填肚子的时候,就是工作间歇到前几天发现的野果林和野菜地去对付一下。
运气好的时候会有一两只钻进套子的兔子野鸡给大家改善伙食。
但大家都没有任何怨言,因为他们知道,未来会越来越好的。
从铁矿石炼出铁,再从铁炼成钢,这更是一个累人又磨人的过程。
姜恬让他们从河里找了几块人头大的鹅卵石。用草绳绑在砍下的树干上,利用杠杆原理,做了个简陋的脚踏式锤桩机。
把百里挑一攒下来的生铁蛋蛋先打造成粗陋的铁锤、铁斧。有了这些工具,大家采矿、伐木的效率比以前提高了很多。
而炼出来的矿渣和烧过的煤渣将成为以后铺路的材料。那得等到大家把脚下的草鞋换了之后。
衣食住行都要从无到有,这个过程是让人欣喜的,但同时也是让人心酸的。
姜恬作为一个不出门就能买到所有东西的现代人,穿草鞋、喝河水,吃野菜野果,还要用最原始的方式炼钢炼铁,要说他不急于摆脱这种生活,那绝对是睁眼说瞎话。
在铁锤铁斧造出来后,姜恬第一时间是给所有人都做了一双木底鞋。
形状很简单,就是把材质比较软的木料做成鞋底,两边打孔穿上草绳,可以说是原始的木屐,也可以说是原始的拖鞋。
样子不管好不好,起码在保护脚的方面比草鞋要强。
然后就是简易的铁锅。
有了铁锅大家就能煮东西吃了,不再是只能吃干巴巴的烧烤。
更主要的是,姜恬开始要求所有人喝烧过的开水。并一再强调,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生病的几率。
要知道以他们现在的状况,一旦生了病,除了硬抗,没有什么其他办法。
要不是铁料炼制太不容易,姜恬还想给每个人做个饭碗,最终还是决定用木碗将就了。
毕竟一百斤铁矿石也不一定能做出一只铁碗,有那些材料,大家更想做成铁铲或者铁锤用来采矿。
随着工具的越来越顺手,大家开始分出一部分人力制造土坯,烧炉炼铁的同时烧坯制砖,为盖房子准备材料。
临时的茅草屋也搭建了起来,大家再也不用过天当被地当床的日子了。
因为土质的问题,陶器始终没有烧出来,大型的储水工具也就造不出来,这让姜恬很是着急。众人也不知道姜恬为什么这么急着要做储水的工具。
最后姜恬急了,让他们把铁锤铁斧和铁铲每样保留两件,其他的全都打造成可以储水的铁锅形状。
因为铁锅形状是最容易打造的,而且只要不漏水就行,上面都不用讲究,凿了孔穿上草绳当耳朵,就能拎着走。
铁锅完工的第二天,姜恬除了留两个人看炉火顺带炼铁之外,带着所有人,都赶到了河边。
先造堤坝截断下游水流,又截断上游一段水流。撤水拿鱼,把很长一段河流中的鱼一网打尽,全都用锅装回了营地。锅中有水,鱼在里面能活很长一段时间。
接下来大家继续挖矿炼铁炼钢,每天两餐就是野菜河鱼汤,设置的陷阱中如果有山鸡野兔就是加餐。
巡逻人的工作更多的是侦察警戒和收集周围环境的信息。
姜恬和他们讲了夜晚值夜时一明两暗岗哨的重要性,没有敌袭更好,万一有,他们也能及时转移或者组织战斗。
信号树的作用也告诉他们了,不过现在还没设置,因为他们的狩猎范围还没有那么大,潜在敌人也不会贸然发动大型的作战行动。
现在大家除了抓紧制造工具改善生活环境,就是补充营养强化身体。再就是听姜恬讲故事学习知识,以及和陈大贵学识字。日子过得也算逍遥自在。
就在姜恬带领大伙捕鱼的几天之后,一场豪雨从天而降,连着下了三天三夜。
因为有之前的鱼作为储备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