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又有茅草屋避雨,这三天大家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和姜恬陈大贵学习,完全没有了两个多月前挣扎在垂死边缘的样子。
这场豪雨更加让大家认为姜恬有未卜先知和呼风唤雨的能力。
这一点姜恬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事实上他只是知道大旱将过,雨水一来,河水必然暴涨,那时候再想捕鱼可就没那么容易了,为了不挨饿,才急三火四的带着大家去拦水捉鱼。
果然,这场豪雨让河水不仅恢复了失地,还扩大了地盘,河水四处漫涌的样子很是有一股千军万马当面压来的气势。
雨停之后,大家更加忙碌了起来,时间不等人,要趁这两三个月的有限时间内,准备好过冬需要的储备。
松林和榛子林姜恬让大家不要砍伐,因为松子和榛子可以当作过冬的粮食。
蘑菇也更多的是晒干了保存起来,吃的都是不能保存的时鲜野菜。
但更多的精力则放在了炼铁炼钢,晒坯烧砖上。还有大家不是很理解的大量制造木碗和长柄木汤勺。
几天之后,一队外出打猎的同伴回来报告说在河边来了一大群人,男女老少都有,看样子是一个游牧民族的小部落。
对这个新邻居的出现,姜恬并不惊讶,甚至心里一直有所期待。
他找来比较善于沟通的马二锤,让他试着去和那个部落联系下,了解一下情况,因为有些资源,是需要互补的。
马二锤还是很谨慎的,他小心翼翼的问姜恬道:“我们以什么名义和他们接触?”
姜恬听他这么说,心中顿时就明白了。
(八)交换
自己这二十七个人,说白了就是逃奴,人家即使是游牧民族的胡人,在这块鲜卑人的地盘,也比自己这些人更有底气,何况人家还比自己这一方人马多。
看了马二锤一眼,姜恬问道:“你觉得怎么介绍我们好?”
马二锤见姜恬又把问题抛了回来,思量了一会说:“就说我们是逃避战乱的汉人,聚居在此?”
姜恬沉思良久,说道:“暂时不要主动和他们接触了,在远处多加观察,看看他们的规模和做事方式再说。”
马二锤见姜恬突然又不让他去了,反而有些怅然若失的感觉。突然听到姜恬又说道:“老马,我们现在如果打造钢刀,多长时间能造出一把?”
见姜恬要打造兵器,马二锤想了一下说道:“我们目前的产铁量,一天的铁料差不多能造出一把来,但要想钢口足够好,就要反复捶打,那就要浪费不少铁料和人工,一把能够上战场的钢刀打磨好,配上刀柄护手,怎么也要七到十天。”
姜恬想了想。拿起树枝在地上画了个图样,对马二锤说,“能简化的地方就简化,我们要的是实用,不要过于花哨。刀柄和刀身可以一体打造,然后配个护手就行了,刀柄缠上布条或者细绳就能防滑,这样就能省了做刀柄的人工。另外我想用折花锻打法。”
姜恬一边说着一边在地上画,他画的刀基本上就是直的,长大约一米,宽大约四五厘米,类似于剑。
只在一端有个斜角,刀背厚,刀身开刃时,护手前后的位置留有大概十几厘米的长度不开刃,这样在打造的时候可以厚实一些,方便留出刀柄的形状。
如果是唐朝后期的人一看,就会说这就是唐横刀。
其实姜恬就是仿制的唐横刀,只不过刀身刀柄一体,也可以说是半开刃的长条型铁条。
反正在现有的条件下,姜恬的要求就是简单实用。
至于折花钢刀的制作方法,姜恬只知道是铁夾钢,反复捶打,具体情况还要马二锤造出来看看钢口怎么样。
马二锤不懂的地方就问姜恬,姜恬尽量用他能听懂的方式告诉他,如果是两个人都没有把握的情况,那就让他先试着造出来实物再根据具体情况改进。
一体刀打造起来省事不少,其实就是铁夾钢反复捶打成差不多的样子,然后把一半的部分再捶打的更薄一些就差不多了,淬火后开刃基本上就成型了。
炼钢的含碳量问题姜恬只是知道这个知识点,但具体含碳量多少是好钢,他也不清楚,再说目前的实际情况也没法测量含碳量。
只能让马二锤他们凭经验和感觉来打造,希望熟能生巧,总能造出达到要求的,反正姜恬不信这个时候的技术,同等条件造出来的刀能比他造的好。
第一把实验刀造出来的时候,惊艳了所有人。
打磨后的刀身,一体黑白相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