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啥都没有我一样称霸十六国 > 第30章 (八十八)为将之道

第30章 (八十八)为将之道

开了桓温的一礼,举手回礼道:“南郡公有命,安石敢不效劳!这就回去闭门冥思,一定尽力给南郡公一份满意的奏章!”

说完中年人转身离开了晋征讨大都督、南郡公桓温的府邸。

等中年人的身影消失之后,刚才和桓温下棋的英气年轻人从书房内室走出来,望着中年人消失的方向,面带讥色的笑着说道:“此番谢安石可要受累了!”

桓温听年轻人如此说,也点头,语有深意的说道:“怕是得辛苦一夜喽!”

谢安离开桓温的府邸后,眉头一下子就皱了起来。

谢安,字安石,陈郡谢氏这一代中最有名望的人物。江东百姓曾言,“安石不出,奈苍生何”。不过这个时期能够读书识字并且出口成章的人,基本都是世族门阀。

所以这句话大概率是他们自己人互相吹捧出来的,或者就是谢安本人说出来的。类似于“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种抬高自我身价的话。

陈郡谢氏、琅琊王氏,两大门阀世代是通婚之好,王家因为曾经的“王敦之乱”和王导的离世而行事低调了很多。但两家的共识是,不能再让任何世族门阀出现“王敦之乱”,也就是不能让任何一家世族门阀手握重兵,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现在桓温想借着燕国南侵,进攻洛阳的机会,掌握天下兵马,那怎么可能?谢王两家绝对不会允许!

但桓温让谢安帮他写这个请求掌天下兵马的奏章。写的差了,有损谢安的才名,也太过明显的表露了谢安不支持桓温的态度;写的好了,万一真的让桓温遂了愿,掌控了天下兵马,到时候他有了不臣之心,可就不好收拾了。

果然如那个年轻人和桓温所说的,谢安整个晚上十几次更改这份奏章,累死了无数脑细胞,终于写出了一份,旁人怎么看都是赞成桓温出兵北伐,但只有熟悉他的人才能看出来他实际是不支持的奏章来。

看了谢安草拟的奏章,桓温很是高兴,当着谢安的面亲笔誊抄了一遍,命人快马送到京都建康呈与天子。

京都建康的晋室天子司马丕,刚当上皇帝才几个月,手下的官员还没认全呢,就接到了洛阳守将陈祐的告急和救援文书。

从来不问政事,一心只求辟谷、炼丹、得道成仙的东晋皇帝司马丕,把陈祐的告急文书丢给众位大臣之后,接着去炼制他的仙丹去了。

东晋朝堂上的众位大臣,经过一番九龙治水的讨论,最后决定:不用管他。

但几天之后,当征讨大都督、南郡公桓温请求北伐的奏章到了建康,这回众位大臣的面色比之前接到洛阳陈祐的告急文书时就凝重了很多。

一番讨论没有结果,众大臣下班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尚书令王述把尚书左仆射王彪之请到了家里。

虽然王述比王彪之大两岁,但王彪之二十岁就须发皆白,显得他比王述年纪大得多。

两个老头关起门来密谈。

王述也不跟王彪之客气,他开门见山的说道:“前日小儿文度从桓郡公处寄书信来,言谢安石为桓郡公所请,代为起草请北伐书。今日细读桓郡公奏章,看来谢安石也是不支持桓郡公北伐的。”

王彪之捋着雪白的胡子,一边听王述说着一边点头。

王述是太原王氏,王彪之是琅琊王氏,但王述是王导提拔起来的,就是那个“王与马共天下”的王导。而王彪之是王导的堂侄,所以两个人关系很亲密。

两个老头都不希望桓温做大,但洛阳毕竟是旧时东都,救还是要救的,所以问题只是领军主将的人选。

经过两个老头密谈,最后决定派西中郎将、豫州刺史谢万和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郗昙,兵分两路,各带本部兵马,前去援助洛阳。

共同抵挡燕国大军。

谢万,出身陈郡谢氏,是谢安的弟弟,更主要的是,他是王述的女婿;

郗昙,出身高平郗氏,更主要的是,他是王彪之堂兄王羲之的小舅子。

两个老家伙的人各领一路兵马,这样不仅可以甩开桓温,还避免了让另一家独大。

第二天,两个老头把商议的结果和其他几位说得上话的大臣说了之后,见众人没有异议,便进宫找皇太后褚蒜子,盖上了天子玉玺,发出了皇命。

褚蒜子是刚刚驾崩的皇帝司马聃的亲妈,现任皇帝司马丕的婶子。

当年皇帝司马衍驾崩的时候,两个儿子年纪太小,于是传位给弟弟司马岳,褚蒜子就是司马岳的皇后。

她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