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啥都没有我一样称霸十六国 > 第34章 (一百)服不服

第34章 (一百)服不服

一年前他们和这些人有相同的经历。这些人的今天就是他们的昨天。

把这些移民按照男女分开,先每人一碗带肉的粟米粥,让他们的身体先热起来。在所有人排队等待领取粟米粥的时候,能亲眼看到那些当着他们的面宰杀的上好羊肉被切好扔进锅里。

之所以没有用慕容评那次战斗中那些死伤战马的肉干,是因为这些移民刚来,心中对未来都有担忧。如果不让他们看清楚吃的到底是什么肉,两脚羊的恐惧如果蔓延开来,那就是考虑不周的人祸。

安抚人心,不只是简单的四个字,而是设身处地的站在被拯救者地位置考虑问题。

吃过肉粥,这些人的心情安定了,再让他们脱了衣服洗个澡,换上之前战征当中缴获的衣服,这些衣服早就洗干净以备不时之需,现在正好用上了。卫生问题,是重中之重。

至于那些个人的衣物和这些人的随身物品的卫生怎么解决,那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

等这些人安定下来之后,会视情况甄别挑选出来,分别安排他们上山挖煤运,向山下运煤来给他们冬天取暖用。女人则搓羊毛线,织布做衣服。表现好的会有羊皮袄作为奖励。

在这个物质匮乏的时代,吃和穿才是首要需求。

而在安置这些移民的过程中,需要刘详家的粮食作为支持。十四部落联盟的那些储备,不能全都用在这里。

而作为给刘详的补偿,则是高斯由送来的黄金和白银。这个时代的通行货币依然是汉代的五铢钱,之所以不是黄金和白银,并不是大家没有认识到黄金和白银的价值,而是因为黄金和白银更加稀缺,本来就少,偶尔使用,也会因为面值太大而无法兑换。

刘详虽然心里清楚这些黄金和白银的珍贵,但并不代表他会心甘情愿的献出家里的粮食。乱世,钱不如粮食有用。现在拓跋什翼犍的代国、慕容暐的燕国、苻坚的秦国,官员的俸禄还是粮食和布帛。

姜恬知道刘详心中所想,但却并不想过于迁就他。

安置移民的工作,陈庸陈大贵具体统筹安排。这是在山上计划的时候就确定下来的,姜恬不可能在这件事上亲力亲为,陈庸就是他的代表。慕容麟和刘详协助陈庸。

安置这些移民度过这个冬天只是第一步工作,第二步就是明年春耕之前,把辽东郡及周边所有适合耕种的土地全都开垦出来,春天一到就尽早耕种。

所有劳动力统一参与,有草原上足够的牛马牲畜帮助,再加上姜恬设计的各种金属农具辅助,丰收不在话下。即使天公不作美,姜恬也有信心挖渠引水改变天意。

而收获的粮食按照四三三的比例分配,四成归姜恬,三成归刘详,三成归参与生产的所有人。

并不是姜恬贪心,实在是姜恬用粮食的地方太多了。这些他治下的人民,哪个他都不想让饿肚子。而如果只是他和刘详分粮食,就会打消这些参与劳动的人的积极性。有那三成收获作为吊在拉磨的驴子前面的胡萝卜,那些人劳作的时候会更加卖力。

而如果那三成粮食不够这些人果腹,最终姜恬还是会伸出援助之手的。但援助的方式会有不同,姜恬可不想养懒人。他要用这些粮食作为激励,达到他想达到的效果。

当家作主不是权力,而是义务,当了这个家就要让所有的家人吃饱穿暖。为了这四个字,这几年姜恬没有一天不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很怕一步走错带着手下的人跌入万丈深渊。

而当姜恬说出他在山里找到了石炭矿,足够辽东郡所有人冬天取暖所用的时候,他看到了刘详的眼睛当中流露出的惊异之色。

而为了让刘详和慕容麟更有参与感,他又透露出了另一个信息。在候城县东北,他发现了铜矿。

铜,在这个时代基本上就可以代表钱。而流通的五铢钱有汉五铢也有曹魏五铢。

汉朝最初并不禁止各个诸候国自己铸钱,甚至有些有钱的富户也可以自己铸钱。但由于产地的差别,更有些是纯粹为了谋利,这些非中央王朝铸的钱都有些人为的“缺斤少两”。

在流通过程中就产生了一个老百姓不认可和互相兑换比例的问题。这就大大降低了中央王朝在老百姓心中的信誉度。这种损害中央王朝权威和信誉度的行为,很快就被汉武帝察觉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