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自己的手里在一天天变得强大。
那个时候,他真的觉得大燕国能够在他的手里发展壮大,最后一统天下。
他觉得自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名留青史的好皇帝。
后来因为母亲可足浑皇太后担心皇叔会觊觎这个属于他的江山,所以他才想要摆脱皇叔慕容恪。
可是等到现在他真的摆脱了皇叔的教导,他才觉得,这个江山不但没有被他牢牢的掌握,反而好像离他越来越远了。
叔公慕容评让他只管在皇宫里安心的做皇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外面的事情都交给叔公去做。
现在他是真的想什么时候起床就什么时候起床,想什么时候睡觉就什么时候睡觉。
内侍们不再像当初那样被皇叔慕容恪逼着叫他起床去学习了。
可他现在却是每天早早的醒来,就再也睡不着了。
而皇宫外的事情,他是真的一点都不知道。
“要是皇叔还在就好了!”小皇帝慕容暐的心里不知道是第几次泛起这个念头了。好像每天都有几次这么想!
“陛下!”亲信的内侍梁深前来禀报:“尚书左仆射悦绾求见,说有大事要向陛下禀告!”
“好!让他去议政殿,朕即刻就到!”小皇帝慕容暐一下子就兴奋起来。
(一百一十)力陈积弊
自从皇叔慕容恪去世之后,前来向他汇报国家大事的大臣就越来越少了。
就连太保大司空阳鹜、太傅大司徒皇甫真和镇威将军鲜于亮都只有在他主动询问时才对朝廷的一些政事发表意见,其他时间都是沉默不语。
今天悦绾能来和他说着皇宫以外的事情,他当然高兴。
急匆匆换过见大臣的服装,小皇帝慕容暐脚步轻快的来到了议政殿。
等悦绾向他见过礼之后,慕容暐就急忙问道:“爱卿今日入宫,是有什么事要向朕禀报?”
“启禀陛下,今日陛下因为国入微薄而发怒,臣此来就是为了此事。”
一听悦绾是为了这个事,小皇帝慕容暐高兴坏了。眼看着国库就要坐吃山空,他都愁坏了。
“爱卿详细向朕说说!”
“陛下,我鲜卑发源于草原,虽然现在立国大燕,但整体治国方式和当初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各个宗亲分领军队,封王封爵之后又各有属地,这和汉晋以来的藩王没有什么分别。”
看了一眼认真听他讲述的小皇帝慕容暐,悦绾又接着说道:“国家以人丁收税,可这些封爵的宗亲,其他各族的首领,还有汉人世家大族的门阀,他们的人丁名册并不需要交到官署当中,而是他们上报多少就是多少。这其中就有很多隐瞒不报的情况。他们收益多了,国库自然就少了。”
说到这里,悦绾不禁叹了口气,“不仅是人丁,田亩数量也不清楚。之前有先太原恒王在的时候,想要更改国政,向汉人的学习。可是以太师上庸王为首的各个宗亲反对强烈。虽然先太原恒王力排众议,强行改制,使得国库丰盈,但自从去年太原恒王薨逝,太师主政之后,就又恢复了旧有的制度。”
悦绾说的这些情况,小皇帝慕容暐都知道,他可是当初的亲历者,不仅是叔公慕容评为首的宗亲们反对,自己的母亲,可足浑皇太后也反对皇叔慕容恪当初向汉人学习改制的决定。他们觉得如果汉人的制度好,就不会亡国,他们也就没有机会入主中原。
而支持皇叔慕容恪改制的又都是阳鹜、皇甫真、鲜于亮这些汉臣,这就造成了朝堂上宗亲为代表的鲜卑贵族和汉臣代表的世家门阀之间的对立。
而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可足浑皇太后选择偏帮宗亲一边,也不能就说她错。只有眼光远大的政治家才会看到一种完善的制度的强大。
小皇帝慕容暐做了几年皇帝,政治眼光要比他的母亲强上不少,他现在很后悔当初给皇叔慕容恪拖了后腿。如果当初没有他们的掣肘,皇叔慕容恪的改革可能进行的更加深远,也就不会像现在一样,他人一去,他所坚持的改革就土崩瓦解。
而悦绾今天能够前来和他说这一番话,还是因为悦绾的身份。
悦绾原本叫悦力绾,鲜卑姓悦力,在那次朝堂的对立当中,他作为鲜卑人却坚定的支持皇叔慕容恪的改革,甚至把鲜卑性“悦力”改成了汉姓“悦”,以表达支持改革汉制的决心。
而之前他还有些抱怨的太保大司空阳鹜、太傅大司徒皇甫真和镇威将军鲜于亮在皇叔慕容恪薨逝,叔公太师上庸王慕容评主持国政之后,就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