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啥都没有我一样称霸十六国 > 第73章 (二百一十三)联姻拉拢

第73章 (二百一十三)联姻拉拢

(二百一十三)联姻拉拢

随着天气越来越暖和,黄河上的浮冰也开始顺着流动的河水如脱缰的野马一般奔腾起来。如果说前段时间打碎阻碍的浮冰还能勉强渡过黄河的话,那现在要想渡过黄河,就要冒着船毁人亡的风险。

如果是在往年,现在这个时候,正是关中春耕最忙的时候。种在冰上,长在水里,收在火里的春小麦,就是要在现在这个冻土还没有完全化开的时节开始下种。这样才能在七月流火的时节收获。

可是现在燕国大军压境,秦国都城已经毁了,大秦天王苻坚也已经自焚殉国。关中的各个世家大族联合起来对抗燕国的大军,能不能再次复国,尚未可知。

但关中的百姓却肯定是都躲藏在世家大族们建立的坞堡当中苟全性命,谁也没有精力和心思去想着春耕。关中这一年的收成,看来将是颗粒皆无。如果再打下去,用不了多久,关中能吃的东西也将所剩无几。

皇甫真这时候也已经得知了长安城下整个战斗的经过。大燕太师上庸王慕容评的风格一如既往,在不给敌人留活路的同时,也堵死了自己的退路。

在关中世家大族们的奋力一搏当中,慕容评率领的第一路燕国大军输得一败涂地。虽然最后逃出了一些虾兵蟹将,但在还没有见到一个活着的第一路大军的皇甫真来说,那就是全军覆没。

从各方收集的消息当中,皇甫真并没有得到慕容评已死的准确消息,只是有些传闻。但慕容评这个级别的人物,无论生死,他的首级都是很值钱的,如果真他真的战死沙场,绝对不会是这种模棱两可的说法。所以皇甫真觉得慕容评应该是躲在某个地方,等待着他大军的到来。

把自己收集到的消息,快马传回邺城,上报小皇帝慕容暐。让他继续征集燕国的兵将前来秦国腹地,一鼓作气平定关中,这样才能够弥补燕国的损失。

另一方面,皇甫真请求改变之前慕容评威压关中世家大族的战略。请求小皇帝慕容暐不计前嫌,只要关中的世家大族们向燕国投诚,他们之前联合起来对抗和屠杀燕军之事就既往不咎。

皇甫真这段时间和裴家的族长裴双伟数次面谈。决定由裴双伟作为他的说客,向关中各个世家大族示好。他皇甫真是以安定皇甫家族人的身份和各个世家大族谈归顺燕国事宜,不是以大燕太傅的身份,更不是燕国第二路大军主将的身份。有什么样的要求和想法,尽管向他提出来。

黄河南岸,船司空往长安方向,除了姚苌派出的斥候以外。就是潼关的晋公苻柳和魏公苻廋派出的斥候。双方最开始还互有争斗,时间长了,就很有默契的互不干扰。反正只要不越界就行,秦国都亡了,即使拼命得了三五个斥候的首级,又去找谁要战功奖赏?

倒不如大家互相留个人情,没准什么时候又要在一口锅里吃饭,何必给自己弄那么多解不开的死仇?

姚苌军队的粮草一直由各个世家大族供应,所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所以姚苌在这些个世家大族面前一直都不太能直得起腰来。

没办法,谁让他姚苌率领的羌人归顺秦国时间短呢?

最开始姚苌跟随兄弟姚襄投靠了江南晋室,因为屡次被当时晋室的权臣殷浩猜忌,甚至派刺客刺杀,不得已才自立图存。结果在与秦国的对抗中,兄长姚襄被邓羌打败并俘虏,最后被苻坚斩杀。

在那之后,姚苌才成为了羌人的领袖。他的部下被苻坚拆散到其他各个部将手中,只给姚苌留了这一万多人马,安放在京兆府,就是苻坚的眼皮底下。这可以说是苻坚对他的信任,也可以说是苻坚对他不信任,所以才放在眼皮底下方便监视。

姚苌知道自己身份尴尬,所以一直夹起尾巴做人,低调行事。对外的一切事宜,他都是交给与他家交好的华阴杨氏家族去办理。杨家族长杨明的兄长杨亮,现在可是在东晋权臣桓温的帐下听命。

之所以有这种际遇,就是因为当初杨亮在姚襄帐下之时,姚襄派杨亮去与桓温结交的。

现在姚苌的大帐当中,正有前来给他送粮的冯翊孙家的人在与姚苌拉着家常。

冯翊孙氏原来是太原孙氏的一支,当初太原孙氏的孙楚曾经做过左冯翊的太守,所以在左冯翊留下了这么一支孙氏家族。

相比于扶风韦氏,冯翊孙氏的实力要小很多,但毕竟也是世代为官,又有太原孙氏遥相呼应,所以哪个世家大族也不会太过忽视他们孙家。

如果是在以往,哪个世家大族在给姚苌送完粮草之后,都会板着脸对姚苌说些“关中余粮不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