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掌握着官员升迁之路钥匙,吏部尚书更是被称为天官。
户部,管理天下钱粮,五部要办什么事都得找户部,看户部脸色行事。
尤其是明太祖朱元璋定下史上各朝最低俸禄,文官能拖欠三个月没闹事,已经是文官们能忍。
六部高官可以接受外地官员送京的冰敬和碳敬,江南出身的主管也有家族支持,不会沦落到无米下锅,真正不满的是还在等上司退休翰林们。
京城大,居不易。
五部官员都看向户部,尤其是户部老大夏元吉,夏元吉现在身上聚焦了无数官员目光。
夏元吉面无惧色向周围拱手:“非我户部专门卡各位同僚俸禄,只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把银子发下去,国库就连耗子都不愿意进去了。下次遇到赈灾、大旱,朝廷还能怎么办?”
蹇义皱眉,手扯着自己下巴胡子道:“但现在在京主事官已经拖欠三月的俸禄,其余外地官员更甚,再不发俸禄,恐大明官场腐败会卷土重来。”
夏元吉摆手示意:“本官可没有吞国库银子,只是银子被挪作他用。”话虽如此,眼睛一直往龙椅上的朱棣瞟。
朱棣脸色一下沉,左手作拳敲着龙椅上的龙头:“小算盘,你什么意思?是,国库银子都被朕挪了,但朕有修一座宫殿吗?还不是为后世子孙打下一个太平江山!”
朱棣并没有怪夏元吉,毕竟自己在外征战,后勤都是夏元吉这个小算盘打理,没有他们,朱棣也不能追着蒙古诸部打。
夏元吉摇头表示没有这个意思:“臣绝无此意,只是希望陛下以天下百姓为重,暂时休养生息。”
朱棣听了夏元吉的解释,脸色上暗沉脸色并未褪下:“所以,明年征伐蒙古瓦剌钱粮是没有办法收齐?”
夏元吉双手持笏,低头发问:“陛下也不想晚年下罪己诏吧?”
历史上晚年下罪己诏的,记载以来,汉武帝刘彻。
朱棣脸上青筋暴起,自他北平起事以来,为了证明自己比建文更具备坐稳龙椅合法性,文治武功他朱棣一刻也不敢懈怠。
夏元吉这一话,无疑是告诉他,陛下,你也不想就这样去见太祖爷吧?
右边一旁摸鱼的武将不干了,在朱祁镇没有去瓦剌留学之前,武将的声音还是很大的。
皇帝犯错是因为咱们这群臭丘八?
武将勋贵之首的张辅站出来,反驳夏元吉:“夏老头,你什么意思?是说我们武将祸乱朝纲?百姓能不能安居乐业是你们文官的事吧?”
夏元吉面无表情回答张辅:“本官尊重大明武将为我朝边疆安稳付出的血汗,但也请要为其他百姓负责。”
张辅被夏元吉这一顶得无话可说。
这帽子太大了,武将可以冲锋陷阵,可在文官主场上,他们没有任何优势。
就在两位僵持不下,朱棣打断了他们。
“内阁是什么意见?”坐在龙椅上的朱棣问道。
丞相自被朱元璋废了后,皇帝集中了大部分权力,可大部分琐事也涌向了皇帝。
朱元璋撸起袖子,没事,折子都由我这个皇帝批。
太祖可以,朱棣可不愿意,他搞了个内阁,专门给皇帝出意见。
朱棣为了约束内阁,内阁只有建议权,没有行政权,它在朱棣在位时就是个秘书机构。
内阁首辅杨士奇给出自己建议:“陛下,民间现缺胡苏胡木,不如等郑和船队回来,把货物抵俸禄如何?”
朱棣没有第一时间答应,而是思索起来。
反倒是太子朱高炽跳出来,“皇上,此策万万不可,若此策实施下去,容易官商勾结,那些廉洁官员也会随波逐流。”
朱棣眯起眼,盯着朱高炽;朱高炽浑身发抖,低头不敢看朱棣。
老头子我还没走了,朕还没答应,你小子就敢替朕做主了?
李坤木百无聊赖靠着柱子打瞌睡,被朱棣余光扫到。
“瞻基,你对这事怎么看?”朱棣一问惊醒李坤木。
我怎么看?我当然是站在看喽。
李坤木可不敢把这话说出口。
“皇爷爷,国库缺钱,找人借便是。”李坤木行礼给出自己解决方案。
朱棣好奇心被勾起,示意李坤木:“哦,这法子倒是新鲜,说来给朕听听,朕倒想看问谁借?”
李坤木指着殿外大门说道:“发行债券,三分利息,以税收作托底。商人自然踊跃购买,国库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