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意识捂住怀里的书信。老太太能想明白的事情,是爹爹想不明白?还是爹爹所求之事,不能找皇后娘娘?
可逐渐前进的路,已经不容贾宝玉细想。得知亲祖母来探望,元春早已梳洗完毕,在屋中静候。
要是当年能据理力争一下,她知道自己的命运,或许就会跟姑姑一样。再差,也不至于一辈子苟且在深宫中,等待皇上时不时的宠幸。
可换言之,贾家走到如今的局面,这些局中人,谁又没个嫉妒怀恨之心?
薛夫人一心为宝钗考虑,王夫人一心想替宝玉图谋。两人一拍即合,更生出同仇敌忾之意。
回去的马车上,贾母罕见的肃声盘问。
指望一国之母拍着胸脯保证?贾家是什么身份?贾母又是什么身份?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接下来就是听天由命。
听到贾家大房涉及谋逆,气的薛姨妈更是咬牙。贾琏原先就不太看得上薛蟠,当时薛家本就是寄住贾家。
不然这一大家子真要散了,下去九泉还有何面目见夫君?
有些事,可一不可再。希望贾家人事后,不要后悔今时今日的决定。
“好啊,好啊你们几个。一个个有什么事,都瞒着我。都把我当成睁眼瞎,成日里说些好话哄骗我……真好啊,我的命怎么这么苦……”
听到老太太越说越是语无伦次,贾政忙从地上抬起头,只一看,就发现老太太的脸色已经青一阵白一阵。
王夫人怕她坏事,只好勉力笑道:“没事,只是想起来凤儿怎么不去求到她二叔那儿?”
宝玉只好道:“爹爹昨日昏过去之前,我听说琏二哥、隔壁的大堂哥都有上门。我只知道二嫂子是哭哭啼啼离去,其他的,就实在不知道了。”
贾母只知老二被气晕的事情,派去打听的鸳鸯也不敢把话说透。后者担心老夫人的身体,只敢挑些好听的话搪塞。
…………
大太监借故抬头,见张皇后眨眨眼,才不带停顿道:“是老国公夫人,听说是回府时摔了一跤,人已晕过去多时。”
“应是在中秋前后。”宝玉已开始初通人事,能看出元春华丽仪表下的艰难。他犹豫着,不知该不该拿出他爹的那份信。
贾母冷冰冰道:“不必了,你若还当我是你娘。你接下来就老老实实回答我的话……”
这些小辈间的勾当,薛姨妈自己睁只眼闭只眼,也就糊弄过去。
此二人的事情先不提,单说元春在贾母走后,拿出贾政的信件一看,脸上已全是慌张之色。
贤德妃就是元春的封号,此乃天伦之乐。张皇后也没有阻止的意思,加之贾母所求之事毕竟不大,两人的照面还算愉快。
见贾母一开口,就把话说的如此重。贾政暗道不妙,更不敢在床上耽搁。他一个翻身,从床上下来,直接跪在冰冷的地面。
当年若不是王夫人突然做主,执意要让元春入宫,贾母心中是一万个不同意。
张皇后心中思量一会,有意做主答应此事。只是见到贾母和宝玉的忐忑脸庞,这位张皇后还是疑惑道:“老太太难得入宫,就只为此事?”
薛夫人显然也是想到这点,马上进言道:“姐姐,你可不能慈悲心肠。大房会做出这等事,还不是因为怀恨老国公把荣禧堂交给二房?”
当着老太太的面,张皇后也不去自称什么哀家。当年她跟陛下成婚之时,还跟老国公等长辈打过照面,这份香火情到底摆在这。
贾政本就是个没主见的,要是他能顶着一顿棒槌,把事情强行搪塞过去,说不准也不会有其后的麻烦。可他要真有主见,那他大哥还能走到今天这一步?
待贾政把事情原原本本说完,贾母气的哆嗦起手,指了指贾政,又指了指王夫人。
该说不说,薛夫人确实有几分急才,三言两语就说中重点。若无嫉妒怀恨之心,大房不至于此。
游走在巍峨的宫殿群中,宝玉见识到比大观园更兴盛的地方,又有湘云的难事消去。
这话倒不偏颇,王熙凤是多心高气傲的人物。为了贾琏这没出息的色鬼,竟然愿意陪着一同来求情。
听到这话,贾母猛地回头。她是真不知道,这孙儿还有事瞒着自己。
此时此刻,她的心中更多的是,主宰他人命运的快感。
“天要亡我,天要亡我啊。”
白日才见过宫中的富贵,宝玉还不理解其父的意思。只看着贾政满脸悲愤,亦是心慌意乱。
咱们这么一个大家子,真有散的一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