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闭上眼睛,嘴角抽搐着,终于呜咽出声。闭上眼睛前,他看见谢逊笑了,欣慰中还带着难言的温柔,无端端的,张无忌觉得凄凉。
谢逊这一辈子失去了无数的东西,每一笔都是斑斑血迹泪湿满襟,他以为他放下了屠刀,心神清净就可以真的不沾红尘事,不再失去。一十五年,他只能一直念经,一直念下去,心中隐隐的期盼着有两个人可以安稳的度过他们的人生。
许多年前的他或许是更看重无忌吧。但是早在谢莫离独自一人游回来,在水中喊了一声义父的时候,在他五年的相依与陪伴的时候,这两个孩子就不是一杆秤可以衡量对比的了。同样,都太过珍贵,同样,无法估量。
谢逊这一生,最幸运的事情大概就是有两个儿子,不论如何,他都觉得,此生有幸。
张无忌收拾谢逊遗物的时候,除了□□僧衣还有木鱼佛珠之外,他在谢逊的枕下发现了一只竹笛和一个黑色的看似装药丸的小瓷瓶。
竹笛的竹节已经在流逝的岁月中摩挲的越来却光华,只是剥落又重新打磨的蜡东一块厚西一块薄,看着打磨的人似乎没有将这件小事放在心上连一个眼神都没有施舍。可张无忌只是觉得凄苦,不知道是为了哪一个。
原本艳丽的大红流苏淡退了颜色,显然修补过数不清的次数,方能现在还安安稳稳的挂在笛子上。只是颜色到底修补不上了,便如同黑色瓷瓶上的釉,剥落了就难以在抹上。
谢逊圆寂,火化的那日念久哭得上气接不的下起,颊边一个深深梨涡。张无忌为了安抚他,无处找话题,便问他几岁了,什么时候来得少林。小和尚回答,十五岁,十五年前的秋天在少林寺下的村子里落了地。
张无忌恍惚了片刻,才恍然何谓念久。
他怔怔的望着猎猎的大火,十五年前的秋天,也是这样的一把火。
......
谢逊做了一个梦。
梦里终于有了颜色,不再是一片漆黑。只是模模糊糊的,杂七杂八的色块糊成了一团,只能勉强分辨出哪里是树,哪里是路。他跌跌撞撞的往前走,觉得自己是在找人,于是便喊:“莫离呀,莫离,乖,出来出来,别躲着义父了。”可没有回答,四周一片寂静,连风声树叶的摩挲生鸟儿的鸣叫声都彻底不见了。倏然,他听见一阵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
是到了海边,那灰色青色交杂在一块的估计是石崖,没由来的谢逊就觉得这是冰火岛,石崖就是那块姻缘石。他直挺挺的走过去,到了近处才发现坐了个人,十五六岁的孩子整个人都笼罩在耀眼的白光里,唯有一头泼墨似的长发随着风飞舞着。
谢逊一下子呆住了,面对着灿烂的阳光,他盯着那孩子一点点的转过头,逆光的面容模糊得连没有一点形状,连勉强看出模样的树木都不如。
但是谢逊就是不受控制的开口,“莫离呀,总算是找到你了。”
谢莫离仰着脸笑,谢逊似乎从中望见了那个小小的梨涡。
他看着谢莫离伸出手,小小的手掌摊开在他面前,似乎是等着他将手放上。
谢逊僵持了片刻,终于缓缓的伸出手
......
三途川、望乡台、奈何桥、轮回台......
是否真的有?不晓得。
淡若真的有,谢逊会在奈何桥头,等谢莫离一起喝一碗孟婆汤,然后往事种种皆随之而去。在此之前,他想问问他,可还恨他。也不知道哪个孩子信不信,谢逊呐,从来不厌他。只是难过......只是,很难过......生,不逢时......
人世间有太多的阴错阳差,来生若是可以,还是早一些,在一切都还来得及的时候遇见吧。
作者有话要说:本来一直在究竟到底要不要让谢逊知道莫离早在十五年前就走了,然后写着写着,他就不知道了。想想,这样也挺好,虐的话就想他等一个人等十五年,结果那个人其实早就去世了。不虐的话,就想还好他不知道,还能有所希冀。十五年,又是一个十五年。
第三十六章 结局二
谢莫离膝下一软,跪到在谢逊面前,面容有那么一瞬间的空白,似乎不明白谢逊他说了什么。耳边“嗡嗡”的轰鸣声,什么听不清,什么都不知道。
张无忌与一干人等听不见谢莫离说话,谢逊的声音倒是没有刻意压低,于是人们稀里糊涂的听谢逊没头没尾的话,还半点都没理清楚,谢莫离就如同被抽走了所有的精气神,面色苍白的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