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天心记 > 第三十九回

第三十九回

集英殿内,君臣二人察看西北舆图。这份舆图是今年重新勘察修订的,为的就是给魏皇提供最准确的军情信息。

而负责重修西北舆图工作的就是殿内的薛伯远。如果按派系算来,薛伯远既不是主战派,也不是主和派。他是一个实际的人,是战是和都会从大魏的实际国情出发去考虑,因时而动,因势而为。

这也是为何他能坐上少丞位置的原因——主战派与主和派互相妥协的结果。

在薛伯远看来,三川复归大魏,是原则性的问题,也是关乎国本的问题,没有讨论的余地。

无奈的是,如今北齐铁骑的强盛更超往昔,虽然这百年间魏国也已经恢复到了睿宗战败前的国力,可形势依然处于劣势。

更难的是,因为自阴平战败后,齐魏交战,魏国就没赢过。所以魏国对齐国有着巨大的心理劣势,常常前方战事还在僵持,舞梁里的主战派就已经失势,身陷囹圄了。

真的是打不动,能在西北保城不陷的将领,就已经算是搏得大功一件了。

常常五千北齐铁骑就能围着两三万的守军攻城。算上人员、口粮、武器,国库里的银子如流水般的划走。所造成的结果就是皇权不得不更加倚靠大魏的豪族世家共同御敌。

朝中常因此事发生激烈的争吵,觉得战损大大超过了向北齐纳贡的支出,应当以和为贵。对此,反对者驳斥,这无异于饮鸩止渴,短期看见的好处,必然使得国防弱化,最终会招致灭国的命运。

于是齐魏两国,战战和和,不觉间已是百年。魏国用钱粮和数倍于北齐的兵力在阳平山堵住北齐南下的脚步。

正因阳平山在大魏手中,所以毕赜总有着师出阳平山反攻三川的想法。

如今的三川早已被北齐重新划分了行政区域。以阴平山为界,北边的是北阴平府,赐给了镇南王常耀之,镇南王总督北齐西南军事,是大魏的老对手了。南边的是南阴平府,由升龙城委派要员治理,但军事上受镇南王节制。

在薛伯远修筑的舆图上,此地仍以三川命名,南阴府平分别是盛川和野川,而北阴平府标注的则是阴平川。

魏军如果出了阳平山后,到阴平山之前,将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只是阳平山连绵起伏的山路,既是阻碍北齐南下的天险,也是阻碍魏军馈粮枷锁。

毕赜数次筹策后的结果都是,夺回盛川和野川,至少需要六十万人,和不计其数的军资。

如今的大魏是凑得出来的,但前提是要赌上国祚。每每想到此处,连毕赜也会想打退堂鼓。

“少丞,朕是不是此生都无望复得三川了?”讨论到最后,毕赜总会这样问。

薛伯远回道,“古来善射,而获大鸟者,莫不是先修己身,后寻强弓,再累高台,以候飞鸟。此四者缺一不可。修身是养德,强弓是辅力,高台是善地,飞鸟是天时。天时终究会到,地利已在陛下手中,陛下只需择良弓,修仁德,以待天时便可。”

薛伯远接着又说,“树上有一物,离手不足一尺。众人皆点脚以争,臣劝陛下弯膝。”

毕赜起身来到殿门前,仰头看向天空,悠悠的说道,“惟盼苍天怜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