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袱另寻明主,这一找就敏锐的找到仲威头上,自带干粮款款投奔而来。
此时的仲威名声并不显,丞相来时也有些忐忑,但进了境内看到境内境外截然不同的百姓精气神就知道来对了。
这是乱世的世外桃源啊。
有人自动上门干活,试探一番还挺有才,自然让人高兴。
仲威爽快的将事务交给丞相,自己领兵出去打仗,不是以参与天下之争的名义,而是成立雇佣军,只要给钱他就带着军队帮忙打仗。
开始旁人也将信将疑,直到仲威带领打了几场胜仗,他们一看这样好啊,只是给点钱让雇佣军去做炮灰打头阵,不损失自己人,若雇佣军损伤惨重,还能趁机收入囊中,好策好策。
荆烈将玻璃水泥配方武器图纸交给丞相去制造,自己去闭关深度研究,主要是武器不断推陈出新。
贩卖武器将淘汰的老一套贩卖,等两年再继续出新一批,打仗怎能没有好武器,武器越先进,己方损失越小。
一开始不是没有人看着这些好东西眼红想直接抢过来,最严重时三家联合进攻,想先一同瓜分了再各斗各的。
但一来仲威带领的军队不容小觑,极为难缠;二来三家本就相互提防,略施计策联合分崩瓦解,等到后来真正想联合已难成威势。
说回丞相,刚来投奔就授予重任。这对在朝廷备受冷落排挤的丞相来说,是何等的信任倚重,丞相感动的无以复加,恨不得抛头颅洒热血,君臣以待我,我必不相负!
丞相激情澎湃,双手颤抖接过事务文书,看着白纸上记载的文字,重逾泰山,仿佛从字里行间窥见了那万里江山的迤逦风景,锦绣山河,远迈前朝。
此不天下一统,又有何人能!
而他,就是那侍奉明君的千古贤臣,名留青史!
为此,丞相如一头不挂萝卜自动前进的老毛驴兢兢业业的干活。
境内百姓安居乐业,常有儿童嬉闹于街,军队日益壮大奋勇杀敌,纪律严明,好一幅太平之景。
丞相欣慰之余,过了一年因「喜逢知己报君意」热气上头的温度才逐渐冷却,发现境内微妙之处。
虽说二位是一个山头出来的大当家二当家,亲如手足,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但两人的威望也不能不分轩轾!
皇位只有一个,必须分出君臣之别,否则便是自相残杀之兆啊!
是仲威打出了骨气,保卫百姓身家性命,这里才是一处世外桃源,但这世外桃源同样离不开荆烈,生活方方面面都有荆烈的功劳,日新月异的变化是百姓切身感受的。
二者少了谁无异于自断一臂,丞相忧心忡忡,在有知遇之恩的二人之间纠结忧虑不已。
逾年,之前那位不甘心退兵的州牧勾结外族来犯,仲威率军迎击,初交战便斩敌数万,获马千匹,又擒州牧杀之,战绩斐然,后主动出击深入敌营,杀的片甲不留,外族残余仓皇北逃,自此外族“闻仲自溃”。
京城快马加鞭传圣旨封仲威为“仲王”。
丞相琢磨着小皇帝这是没文化还是故意的来了这么一出“以姓氏封王”,就听仲威不满为什么没有给荆烈封王,当即跑远的思绪回了身,连忙说这王当然是主公亲封的更好。
是的,自丞相小女嫁给仲威后,他的屁股就彻底偏向仲威,只有君能给臣册封。
而无论小皇帝如今有没有威信对地方有没有掌控力,也不可否认朝廷的正统,朝廷亲封的“仲王”便有一定正统性,日后搞个禅让仪式登临皇位便名正言顺了。
荆烈倒是不在意封不封王,只想着快点结束这一切平定天下,他对这个世界特有产物内力武功比较有兴趣,更不用说武道至高境还可以破碎虚空。
计划很顺利的出了一点波折,各路人马打生打死,倏地不约而同朝着京城极速前进,欲来一出“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些年来这些人算是反应过来了,他们这是用自己的钱养肥了人家的兵啊,敌人是在减少没错,但雇来的这群兵可没少反多了,更是打着打着给仲威扬出个“盖世神将”之名不说,自家兵还军心动摇羡慕人家兵吃香喝辣跟着偷跑,赔了夫人又折兵!
不行,再这么下去,这天下哪还有他们争的可能?
偷家,必须偷家!
但这一切不过是负隅顽抗罢了,终究仲威率军先入了京城,终究荆烈领兵守住了老家。
待一切尘埃落定,所有的垂死挣扎恰如山裂洪水奔流而下消弥,那日,云霞漫天,金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