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城,刘备府邸。
这是一间密室,密室四周烛台上,儿臂粗的蜡烛燃烧正旺,那跳跃着的灯火,照出了刘备阴晴不定的面孔。
突然,刘备一抬眼,看着眼前一人大声问道:“消息是否属实?”
刘备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那是因气愤所致。
被刘备问话的人一哆嗦,立刻答道:“消息千真万确,自主公撤离襄阳之后不久,那刘巴就主动来到襄阳城内拜见曹操,根据留在襄阳城中的小吏遣人来报,刘巴早已携上命往荆南而去,如今恐怕已到长沙多时。”
“如此大事,为何不早日来报?”刘备大怒道。
“请主公息怒。”见刘备极为生气,那人急忙拱手说道,“自曹操占领襄阳后,襄阳城内便一直戒备森严,前几日细作才好不容易混出城,一路急行而来,路上并不敢有丝毫耽搁。”
密室内,并不止刘备他们两人,那零陵人周不疑也在其中,听了此话,上前将先前答话那人遣走,这才开口对刘备说道:“主公,人各有志,何必为些许小事耿耿于怀。”
“可是那刘巴……实在可恨。”刘备恨声说道,“此子多次辱我,若落入我手,我定不轻饶。”
刘巴与刘备的积怨,可谓由来已久,这还要从数年前说起。
那时刘备刚到荆州没两年时间,膝下一直无子的刘备非常喜爱聪慧的周不疑,不仅将其收为外甥,更隐隐将其当作自己的儿子看待,两人关系说是亦师亦友,倒不如说是半师半父。
当时周不疑不过十来岁,正是求学的年纪,刘巴时年十八,早就因才学而闻名荆襄,又正好在郡内担任主簿一职。
刘备便想让刘巴教导周不疑学业,事先让人送去了自己的亲笔书信,当时的刘备,满以为凭自己征战二十余年的威名以及左将军宜城亭侯豫州牧的头衔,刘巴定不会拒绝,可惜很多事往往事与愿违。
刘巴得信之后立即就回复了一封言辞谦卑的推脱信,声称自己才德不足以教导聪慧的周不疑,若强行做其老师,必定会误人子弟。
信中,刘巴极力贬低自己的才能,反正也就一个意思,让我做周不疑的老师,免谈。
刘备当时早已是闻名天下的人物,自己亲笔去信让一个小小的主簿当自己外甥的老师,他却还不干,这无疑让刘备面上无光。
其实,若是让周不疑的舅舅别驾刘先去信给刘巴,刘巴或许还会考虑一二,但偏偏却是刘备亲自去信。
他以为自己这样做,刘巴断无拒绝的道理,可惜正因为是他刘备的请求,刘巴才会一口回绝了。
刘巴乃是荆州的世家出身,自小便身份高贵,而且因富有才学而傲气非常,如何看得起刘备这样一个曾经靠织鞋贩履为生的人?要他刘巴给刘备面子,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你一织鞋贩履之徒,有何资格求我做事?若是答应你之请求,简直是对我刘巴的侮辱。
刘备并不知道刘巴的想法,但敏锐的他,却能猜出一二,这家伙,肯定是和蒯越等人一样,看不起自己的出身,所以才这般辱我,委实可恶。
此事过后,刘备表面上虽没什么表示,但却一直对刘巴暗恨在心,前段时间夺取了襄阳,本着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刘备发出征召令征辟刘巴为官。
可是刘巴却再一次拒绝了刘备,甚至在接到征召的第二天便离家而去,至于躲到何处却是无人得知。
这里面虽有害怕刘备报复的原因在里面,但却更向刘备表明心迹,想让我刘巴助你,简直是妄想,你还是死了此心吧。
当时刘备刚刚夺了襄阳,根本无多少闲暇时间来理会此事,所以也就任由刘巴去了,心中只是对刘巴略有些不满而已。
可是如今听到消息,曹操才刚刚占领襄阳,他刘巴就屁颠屁颠的跑到曹操面前去,这怎能让刘备不愤怒?
我让人去请你你不来,甚至还躲着我,可那曹操才刚入襄阳,你就主动找上门,如此一来你将我刘备当作什么?
刘备从来不是个心高气傲的人,却也绝对无法忍受刘巴这一行为,他认为刘巴此举简直是在扇自己的耳光,是对自己的严重侮辱。
如果刘巴此刻就站在刘备面前,刘备肯定会毫不犹豫的亲手将他宰了,只有这样才能发泄他心中的怒火。
周不疑与刘备相识已近十年,对刘备的为人也清楚,知道此时刘备正在怒气上,所以听了刘备的话,也不再多言,只是静静的站在那里,等刘备自己慢慢平复胸中的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