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陈达10岁。父亲把蓄水池砸了,整成地基。在上面建了两间的红砖房,总共3楼。
楼梯却放不下,因为里面的面积实在太小了,才40平方不到,所以在房子的右侧外面延伸出来楼梯,是用预制板做的。
楼梯侧面做了一个储藏室,用来存放施工的工具,却被村里人举报。
明堂叫他父亲把楼梯拆掉,父亲不肯。如果把楼梯放里面,那没办法住人,实在太小了。明堂就叫了几个干部强拆,把储物室的砖头全部扒拉开,然后想把楼梯拆掉。
楼梯是镶在侧面墙壁里的预制板,没法拆,就那么挂着。父亲也火了,拿个锄头在那里,谁敢拆我就送谁回去。
最后不了了之,就这么挂着楼梯。房子修好了,没有厨房,没有卫生间,没办法住人,最多只能当个睡房。
原先村里管的蒸汽室也荒废了,大家都包产到户,基本上用不着。每个人卯着劲,自己干自己的活。没上学的时候也叫陈达去田里干活,他却四肢无力,双眼发晕,一个人睡在田里,仰望天空。
父亲问他是不是真的吃不消,陈达说是的。有一次上学的时候,走到半路上晕倒了。家里紧张的很,父母出去干活了,爷爷就给陈达煮了5个鸡蛋,吃了鸡蛋以后又活蹦乱跳了。
其实是饿的,农村真没什么东西吃,以前穷,不挨饿就不错了。后来慢慢好起来,自己种四季豆,茄子,黄瓜。早上吃茄子,中午吃茄子,晚上还是茄子,只要是时令蔬菜基本上不会断,陈达吃的实在是有些反胃。他在想以后一定要离开农村。
那时候家里还没有电视,想追剧还得跑到别人家去看。当时正在放射雕英雄传,有些人家家庭条件好,买了黑白电视机,在门口摆上一排排凳子,就像放电影一样。
陈达的同学军家也有一台黑白电视,他偶尔会跑到他家看,有一次实在太晚了,看的太着迷,回家的时候已经是夜里10点多了。农村没路灯,又没有手电筒。从军家出来就是黑麻麻的一片,一点道路看不清。
怎么办?总不能不回家。陈达就摸着墙壁,凭着记忆里的位置,摸摸索索,几乎是蹭着地面回家的。几百米的路,差不多摸了半个小时。幸亏当时没阴井盖,没有摸错弄堂,不然结局就惨了。
生日的时候家里摆了一桌,当时有个下乡知青给陈达包了10块红包,真的非常开心,心想生日还有红包拿的吗?
还有一件开心的事,就是房子建好了,也摆了几桌,杀了头猪。陈达还特意叫了几个同学到他家吃饭。
转眼到了小学六年级,外面调了一个方老师,教语文的。他在上课的时候说,“你们不要老是看电视的打打杀杀,武打片有意思吗?学不到任何东西,武打片是没有市场的,要看就看新闻,看时事政治。”
陈达不以为然,武打片实在太好看了,不过学习比较紧张,他也没多少时间看。
方老师教陈达写作文,要参加乡里的比赛,每天训练。看了陈达的作文,他批评道:“你写的什么?每天不是捡到一分钱,就是扶老奶奶过马路,有那么多老奶奶给你扶吗?”他恨铁不成钢,“要写典型,典型你懂吗?”
陈达不懂什么叫典型,他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农村孩子,除了从书本上作文上看到别人写的,他想不出来题材。
有一次方老师急了,让陈达站起来。把作文本扔到陈达脸上,一脚踹了过去,他穿的可是皮鞋,那时候还流行在皮鞋底下钉几个钉子,走在水泥马路上,哒哒哒的响,还有就是把钥匙串挂在腰上。
陈达承受了一脚,疼得龇牙,又不敢吭声。结局还是好的,作文比赛乡里拿了第1名,5块钱的奖金。写的还是非典型……老妈妈做布鞋。
方老师还是挺开心的,他跟陈达说要向他姐姐学习,考到乡里的重点初中。陈达姐姐是成绩比较好,早一年已经小学毕业,考上了重点初中。
陈达心想,我一定会努力。只是毕业以后,政策发生了变化,乡里重点初中取消了,所有的同学都统一上普通初中。
在毕业之后,暑假之前,发生了一件事,让陈达这辈子无法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