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楚王:重瞳逆命 > 第32章 成败转瞬 富贵忘本种祸根

第32章 成败转瞬 富贵忘本种祸根

而陈胜称王后,思想逐步妄自尊大,与麾下百姓日益疏远。甚至骨子里对身份低微者的蔑视也渐渐露出端倪。

比如早先和在陈胜未发迹前,曾一起受雇躬耕的一位同乡听说竟起义称王,特意从登封阳城老家来陈县找他,陈胜却故意闭门不见。

直到陈胜外出,那人拦路呼喊陈胜小名,陈胜迫于无奈只得召见他,并邀其一起乘车回宫,以免被旁人看到损伤自己的威严。

那人因是陈胜的故友,所以在城中进出很是随性,有时也不免讲讲陈胜在家乡的一些旧事,这让陈胜心中甚是介怀。

而不久后有人告知陈胜说:"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颛,音同专)

闻言陈胜更感羞恼,一怒之下弃"苟富贵勿相忘"之诺于九霄云外,辣手将昔日伙伴斩杀。

自此以后,陈胜的旧友故知不再相信陈胜的任何誓言纷纷离开了,陈胜在张楚朝中举目无亲,对众多权臣的明争暗斗愈发无能为力。

而吴广死后,忠于吴广的嫡系将官也并不为陈胜的如意算盘中那般为其所用,他们看透吴广是因陈胜忌惮所害,自此公然不听陈胜调令。

另一方面,随着反秦斗争的受阻和起义旗帜之一的吴广身死,革命队伍内部的不满情绪也在滋生蔓延,人人怀揣自己的心思,对战斗产生懈怠。

有人渴望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有人贪慕更高的权位,就连陈胜派往各地的将领都各存异心,争相宣称自己占得王位,由内部公开分裂。

自此陈胜"主力西征,偏师掠地"的战略彻底告破,在外征讨的武臣、邓宗、周市、召平等诸位将军也不愿再受陈胜节制,各自有了谋算。

如北征的武臣,自封为王,蜕变为割据一方的头目。史书记曰:"武臣到邯郸,自立为赵王,陈余为大将军,张耳、召骚为左右丞相"。

深受陈胜信任的部将韩广,在攻略燕地后也毅然决然自立。书曰:"赵王以为然,因不西兵,而遣故上谷卒史韩广将兵西徇燕地。"

陈胜在武臣公然不服从自己后,只得任用信臣韩广为将西征燕地,然而韩广只是遮掩了野心,刚攻占燕地便在土卒拥护下据燕称王。

眼见连心腹爱将韩广也另起炉灶,陈胜心灰意冷,对出征四野的将领再无半分信任可言,而这一举动再次促成了魏王的诞生。

陈胜之起王也,咎往从之。陈王使魏人周市徇魏地,魏地已下,欲相与立周市为魏王。周市言曰:"天下昏乱,忠臣乃见。今天下共畔秦,其义必立魏王後乃可。"

{昏,古同"昏"。畔,古同"叛"。後通"后"}

陈胜本意是试探周市的忠心,然而周市确实一心为反秦,但事与愿违,周市并不将魏地献给陈胜,反而主张立魏王后人为王。

陈胜的疑心让他自食苦果,攻取魏国旧地的周市虽未自立为王,却立了魏国后裔宁陵君魏咎为王,戒备陈胜的周市自任魏相,割地自保。

众叛亲离的感觉深深刺痛了陈胜的心灵,和俗世中占据大多数的人一样,陈胜也忽视自己的改变,把错误都归咎于将士的不忠。

深深恼怒于属下的背叛,陈胜的言行更加暴躁,将士的随意一句话语稍有不慎都可能触怒他,为此他甚至设立了专门的惩处机制。

陈胜任命朱房做中正,胡武做司过,专门督察群臣的过失,而两人也并非良善之辈,常借助职务之便欺压关系疏远的士卒。

将领们攻城掠地后回到陈县,却只因稍不服从命令,就动辄严刑拷打甚至治罪,二人以苛刻地寻求群臣的过失作为对陈王的忠心。

凡是得罪朱房和胡武二人者,一旦有错,不交给负责司法的官吏去审理,就擅自予以惩治。二人行为不端,却深受陈王信任。

将领大多是慕名投奔张楚,对陈胜本就并无过多钦佩仰慕之情,因为受到不公待遇的缘故,就不再亲近依附陈胜。

与此同时,眼见陈胜指挥不利,群起响应的各地英豪也不再听从陈胜调遣,近乎孤立了作为反秦主力的陈胜政权,给了秦军反扑的机会。

秦将章邯深明一鼓作气之理,在解除荥阳之围后,即刻便倾尽全力进攻陈县,攻势极其猛烈,令孤军奋战的陈胜麾下苦不堪言。

时至秦二世二年,,陈胜亲率将士与秦军展开激战,可惜狂澜难阻,众将虽奋力拼搏,终究未能挽回注定的败局。

大军被迫退至下城父,准备重新聚集力量,再做反秦的斗争,谁也不曾料想陈胜战后痛苦发泄的举动激怒了他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