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首那人便是大楚的护国大将:白启
因战功显赫,被圣上封为镇国侯,号护国大将,可见白启身份之尊贵,位高权重,万人之下。
白启率领着大军来到断桥前停住了,并未像驿差一样,一步跨过断桥,而是大手一挥,叫士兵们赶紧把断桥修好。
士兵得到白启的命令,立即抢修起断桥来。
白启率领的这支大军可是多达万人,在上万名士兵的合力下,断桥不出半个时辰就被修好了。
断桥修好后,白启便率着大军浩浩荡荡开进了秋凉城。
驿差见是白启来了,便把圣旨交由白启宣读。
哪知白启接过圣旨却不曾看一眼,而是直接向众人宣告:“凡是芳年十六岁青年,务必前来检阅,违令者,绝不饶恕。”
白启可是接皇上密令前来寻找太子楚晨的,至于圣旨,自然也就无需再读了。
“快,快把芳年十六岁的青年全都叫过来。”
听到白启的命令后,众人还未有所反应,县令先急了,急匆匆就召唤他的手下办事。
他的手下听到命令,擦鞋的功夫也不浅,也不怠慢,当即就把此命令到处宣扬起来:
“凡是芳年十六岁青年,务必前来府衙检阅。”
秋凉城有专门传递信息的信差,信差听到这个消息后,也当即骑马扬鞭,一边跑一边叫。
在秋凉城内到处扬声:“凡是芳年十六岁青年,务必前来府衙检阅。”
这个消息传出去后,紧接着芳年十六岁的青年便陆续赶来府衙。
县令亲自下的命令,他们哪里敢怠慢。
见已经把事情办妥了,县令笑着就来到白启跟前,献起了殷勤:“将军,还有其他吩咐吗,小的立即给将军办妥。”
白启可是位高权重的镇国侯,皇帝之下第三人,地位仅次于皇帝、太子和丞相。
若是把鞋擦好了,岂不是一步登天,县令可不傻,他当然能想得到,自然不放过这个机会。
哪知白启却不给他好脸色看,突然冷了他一眼:“不要在本将面前耍溜须拍马的功夫。”
县令一听,顿时惊出一身冷汗,连忙跪下给白启道歉:“小的不敢,大将军可别误会,我绝对没有这个意图,我不是这个意思啊大将军。”
白启没有理会县令,只是淡定骑在马背上,巍然屹立,气势如泰山。
县令见白启没有理会他,不由憋屈。
这么好的机会摆在面前,要是错过了,必定悔恨终生。
想了想后,县令觉得刚才肯定是他的策略错了,于是他决定继续找机会献殷勤。
接着县令又凑近了白启跟前:“敢问大将军,让全县芳年十六岁的青年来这里检阅,这是要为朝廷选拔青年才俊吗?”
不过白启还是和刚才一样,对县令低三下四的样子极为厌恶,他又冷了县令一眼:
“这事我自有用意,无需你多心,你只需要按照我说的做就行了。”
接连遭到冷眼,县令都有些胆怯了,就是他再想献殷勤,也不敢再冒犯白启。
随后,他也就安分了起来。
随着信差的宣告下,一个接着一个青年来到了秋凉城府衙门前,很快就把府衙给挤满了。
秋凉城的位置可是十分偏僻,位于大楚的最南端。
但人口也不少,就是芳年十六岁的青年男子,也多达数百余人。
其实白启要让秋凉城芳年十六岁的青年前来检阅,是因为皇帝给他亲自下了命令。
要他要把太子楚晨寻回京城,继承大统。
就在数天前。
国都长陵,楚国皇帝拟下数百道诏书宣告天下,是为寻找失散多年的太子。
十五年前,藩镇王安陆山佣兵五十万反叛大楚。
他率着五十万大军一路所向披靡,直逼国都淮阳,致使才刚满一岁的太子楚晨不知所踪,曾多次寻找也未有结果。
如今大楚皇帝病入膏肓,不久将辞别于世,而且皇帝又没有多余的子嗣。
正所谓,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
这迫使大楚皇帝急于寻找太子楚晨的下落。
于是皇帝决定亲自拟写寻太子诏书,昭告天下,寻其回朝承继大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