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红色记忆之三部曲 > 第9章 第二部(11-)

第9章 第二部(11-)

十一

汪韶华出了33旅,躲过哨兵,凭自己的感觉没走大路,蹅漫地一路前行。夜色下,谁承想偏了方向,竟然向着西北方向下去。

夏天的夜空,星斗满天。韶华抬头找到北极星,感觉方向有误,只是四野茫茫,不见人迹,除了麦茬地和刚播的玉米、高粱地,已经分不清东南西北。正在踌躇困惑间,眼前忽然一亮,约莫五、六里处有一盏光影闪烁,顺着疾奔过去,越来越清楚。一个村落外的大场院,四周有几个麦秸垛,一棵大槐树上高悬一只崭新的汽灯,照得几十米范围内如同白昼,近百名忙碌了一天的人手持蒲扇静静地围坐。汽灯上,石棉网做的灯罩和草帽一样的遮光罩经过硝酸钍浸泡,发出耀眼的白光,不知名的飞虫环飞萦绕。灯光下两人,一老一少,是年龄类似父女的一男一女。一个三叉鼓架支着大鼓,长发辫闺女手持木板、鼓箭立在那儿,旁边坐着老者操三弦琴,原来是木板大鼓说书的。咚咚几声鼓响,三弦声起,手上木板伴着节奏,只听女子唱道:

华山脚下岳河边哎,有一桩往事代代传。怨只怨那天公降下无情剑,斩断了那人间一段美好姻缘。

昔日里,河东有个魏学士,在那河西有个美女名叫兰瑞莲。魏学士他在华山那把书念,兰瑞莲为了抵债嫁到了尹家湾。这一日正是三月的清明节,魏景元回家扫墓下了高山。望眼前,岳河春水浪花溅,来往不断是打渔的船。两岸的柳绿桃花艳,大雁群栖卧沙滩。又见那三五村姑结成伴,凑到河边洗衣衫······

(尾声)扇与簪,丹心交映紧相连。他二人你去他回就分了手,但盼着夜幕早早罩人间万般焦急的魏公子,坐也坐不稳站也站不安。

谯楼上,梆锣启动一更到,魏公子跨步赶到蓝桥前。望天空一轮明月映北斗,那银光洒满水面与沙滩。谯楼上,梆锣启动二更到,望天空乌云遮月阴了天,唰啦啦,天边霹雳一道闪;轰隆隆,沉雷滚滚震山川。谯楼上,三更梆锣还未敲响,那暴雨好似天河被打翻。

魏公子迎风冒雨桥上站,一声声心里呼唤兰瑞莲。这公子浑身衣裳全被浇透,一阵阵冷风刺骨寒。他念念不忘是不见不散,等瑞莲盼瑞莲望眼欲穿。那料想无情暴雨越下越大,公子想去桥下避避风寒。又恐怕瑞莲来找他不见,脱下长衫围在桥栏,又担心长衫被风卷走。取出金簪别住衣衫。本想桥下去避雨,不料想洪水无情将公子吞没。这时节,村中跑出来兰瑞莲。不管那霹雳闪电夜雨天,深一脚浅一脚摔倒爬起,鞋子跑掉了那还顾得穿。她心急如焚跑到蓝桥下,不见公子魏景元。突然间,天空打了一道闪,见一个人影站桥边。扑将过去喊公子,呀---,原来是件蓝衫别着金簪。看桥下,波浪翻滚如潮涌,就知道公子为等我赴了黄泉。她声泪俱下高声喊哎,魏郎呀,等等妹子兰瑞莲。有情人蓝桥相会未见面,随你去彼岸去团圆。抱起了蓝衫跃身一跳······在此时,谯楼上梆打三更天。旭日升,一道彩虹天边挂,水面上开出来朵朵并蒂莲。

一段《蓝桥会》连说带唱,跌宕起伏,凄切哀婉,听者动容。汪韶华挤在人群后无心听书,见前面一个中等个子中年人,虽然也是粗布白汗衫可洗得干净,提紫砂小茶壶,手摇蒲扇驱赶蚊子,悠闲自在。伸手拍拍肩头,那人回过头,慈眉善目,方脸型,鼻直口正,一副忠厚长兄的模样,让人觉得踏实可靠。“借光了大哥,敢问大于庄怎么走法?”

“忠厚哥”见韶华穿着马裤、白衬衫,眉清目秀书生模样,忙说,“这位小兄弟从哪里来?”

“33旅。大哥,不知道这里是什么村啊?”

“哎——。”忠厚哥忙做出禁言状,“这里是恩县地界的董王庄。兄弟,这里人多眼杂,说不定就有哪里的耳目。跟哥到家说话。”说罢,拉着韶华衣袖,左拐右拐进到村里,在一个杂货铺前停下来,“到家啦!屋里请。”

铺面门一开,只见一个身量高挑的少妇提着提灯出来,细皮嫩肉不像是一般的农村妇女,银盆大脸,细眉长目,神清额光,没有盘发纂,时尚的齐颈短发,穿碎花洋布的大襟衫,“小声些,孩子刚睡。这位是······?”

“忠厚哥”说:“后院说话。”韶华跟着两人绕过小铺柜台,穿庭院到了居室。屋里点着洋油罩子灯,家具齐整干净,炕上铺了竹凉席,吊着一个大蚊帐。一看就知道,在农村绝对是一个中等富裕、衣食无忧的小康之家。“敢问大哥、大嫂贵姓?我叫汪韶华,打从33旅驻地来,赶往恩县大于庄送信。请大哥指条明路。”

“我们就是这村的百姓,叫甚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