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中国农民 > 第一章(补苗)

第一章(补苗)

补苗

六十多岁的刘惜田老汉,虽已鬓染白发,但身板儿还挺硬朗。凭着他那两手厚厚的老茧,看如今年轻人干活,有时还真有点不服气。

赤日炎炎,晒得地皮火烫。刚出土不久的玉米苗苗,拼命地吸吮着大地乳汁,还是拧起了绳绳。刘老汉坐不住了,给管井的人排队几天了,但那要命的水总迟迟轮不到跟前。

午后时分,西边天际终于布起了乌云。一阵风吹来,凉嗖嗖的。“现在的天气预报真准,看来这雨有希望咧。”风越刮越大了,小树弯下了腰,刹那间,乌云涌上来遮住了半个天。水泥院子现出了铜钱大的雨点。刘老汉长嘘了一口气,美美地装了一袋烟。

忽的一道闪电,刺得人两眼发花。轰隆隆……一阵闷雷从天边 一直滚到头顶,紧接着咔嚓一声,天黑了下来,顷刻间,大雨像天河决了口,屋外唰唰声、呼呼声混成一片,街上涌满了流水。轰隆、咔嚓,又是一声响雷,刘老汉心中一震,抓起一把雨伞,他担心自己靠生产路的那一片低洼地。刚一出门,猛势的雨点早穿过伞布,溅得他睁不开眼,只得将脚又收了回来。

雨住了,刘老汉的那块地一片汪洋。过膝深的浑水越过路基,哗哗地向北流去。一天又一天,高处的玉米苗渐渐露出了头,从四面汇拢来的麦秸杆儿把原来好端端的田地弄得一片狼藉,尤其是最低处的几分地,简直被泥沙壅得一塌糊涂。刘老汉心碎了。

按说,老汉的儿子、媳妇都在外工作,前几年就叫他把地包出去算了。但老汉脾气倔:“咱是个庄稼汉,庄稼汉咋能丢了自己的根本呢?”老汉是从困难中过来的人,灾害时期那前心贴后背脊梁的味道,使饥饿的中国人懂得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现如今,虽然丰衣足食了,但以农为本的信念绝不能变。再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减轻农民负担,采取提高粮食价格、补偿粮食差价等一系列措施不都说明党和国家更重视农业、抬举咱农民么?眼下遇到这点困难,若退下阵来,能对得住中央的好政策么?

刘老汉要强的劲儿又来了。一连两天,他叫上老伴,挽起裤腿,先是小心翼翼地顺着小行分开覆盖着幼苗的碎麦茬,玉米苗露出来了,它们伸伸臂,舒舒腰,借着微风,抖落了叶片上的泥土,向老两口投来感激的笑容。接着,开始补苗。借着底墒,他们用锨将一株又一株小苗连土挪到缺苗的地方。剩下被泥沙埋掉的一段,老两口索性横下心来,给它来个全部重栽。一株株,一行行,汗水淌鬓发,眯得人睁不开眼睛,腰板儿酸溜溜地疼,终于这片被暴雨冲毁了的田地又达到了全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当年的老诗人啊,你肯定还没品尝过抗灾补苗这辛苦事儿的滋味吧!

刘老汉挺直了腰板甩了一把汗珠,黝黑的脸庞又溢出舒心的笑容。谁叫父母给咱起了个“惜田”的名字呢。老天啊!这一回,又是我赢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