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历史不无聊 > 第12章 明未奇案之移宫案,何奇之有?

第12章 明未奇案之移宫案,何奇之有?

历史上,将明朝万历年间发生的梃击案,泰昌年间发生的红丸案以及移宫案,并称明末三大奇案。

梃击案疑点重重,却在疑点未完全解开的情况下,就匆匆结案。如张差真正目的是什么?为何他手持凶器却能一路畅通抵达皇太子的寝宫?郑贵妃是不是幕后主使?万历帝为什么不同意继续深究等,都是未解疑点。

红丸案同样迷雾重重,也是在没找到幕后凶手的情况下,就草草结案。如红丸究竟是李可灼炼制的,还是他从仙人手上得来的,到底有没有毒?李可灼吃的红丸与泰昌帝吃的红丸是否一样?泰昌帝吃的两颗红丸配料是否相同?泰昌帝为何仍愿相信没有医学知识的太监,也不愿意相信太医?害死泰昌帝的幕后凶手到底是谁等,都是未解疑点。

以上两个案件被称为奇案算是合情合理,没有任何争议。但是,移宫案就不一样了,该案事实清楚,过程清晰,结果也是皇太子有惊无险地顺利继位,为何也被列为明末奇案?到底奇在哪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搞清楚一件事,最好的方法是置身事外,以第三者的角度去审视其过程,找到始作俑者。所以,要解开心中疑问,首先来了解下移宫案的过程。

一、皇太子、西李迁入乾清宫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驾崩,明光宗泰昌帝朱常洛即位。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那就是万历帝时期,郑贵妃以照料病中的万历帝为名,住进了乾清宫。但在万历帝死后,她却赖着不肯搬出来,导致新皇帝不能入住乾清宫居。面对大臣们的诘问,郑贵妃振振有词,“搬出去可以,但要兑现先皇的承诺,先封我为太后。”以杨涟为首的朝臣不相信她的一面之词,理由很简单,先皇若真想封她为后,为什么在生前不封呢?

于是,杨涟要求郑贵妃拿出书面记录。这下郑贵妃傻眼了,此话确实是万历帝亲口对她所说,但那是在两人娱乐时所说,并没有形成书面记录,哪里拿得出来!?不过,她可不轻易认输,索性使出拖字诀与杨涟等人周旋。

杨涟等人没办法,只好使出杀手锏,转而威胁郑贵妃的侄子郑养性,要求他必须劝说郑贵妃无条件搬出乾清宫,否则,就对他不客气。

郑养性是个纨绔子弟兼无胆匪类,平时倚仗着郑贵妃受宠,做了很多坏事,以为杨涟等人已经抓住了他的把柄,心中发慌,很快就败下阵来,答应充当说客。

郑贵妃失去万历帝那座靠山后,信心早已不足,之前强撑着不肯搬出乾清宫,不过是怀着搏一搏的心态,想浑水摸鱼当上太后而已。当得知东林党欲向她侄子下手后,顿时如被打中七寸的蛇,开始退缩了——她现在自身难保,已经没能力保护娘家人。于是,只好同意搬出乾清宫。

一波三折后,朱常洛终于搬进乾清宫。与他一起迁入乾清宫的,还有“移宫案”的两位主角——皇太子朱由校与其养母李选侍。

朱由校是朱常洛的长子,生母为选侍王氏。朱由校十四岁时,母亲王氏逝世,万历帝让皇太子朱常洛的选侍李康妃(西李)照顾他。

神宗只顾寻欢作乐,无暇顾及朱由校;他的亲生父朱常洛由于自身难保,也无法将精力放在他身上,不,是根本顾不上他;而养母李选侍则将更多的爱给到她的亲生子女。在这种情况下,朱由校彻底放飞自已,专心研究木工制作、建造房屋以及傀儡戏,最终成为这方面的专家,造诣极深。当然,这是后话了。

这再次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郑贵妃确实与红丸案无关。因为朱常洛死后,继位的人是他的儿子朱由校,他与西李的关系更加密切,要封,也是封西李为太后。郑贵妃很清楚这点,所以,她不会傻到去害死朱党洛。

再说一说李选侍,也就是西李。她是明光宗朱常洛最宠爱的妃子,是天启帝朱由校的养母,同时也是皇四子朱由模、乐安公主朱徽媞的亲生母亲。她初为选侍,明光宗即位后,准备下旨封她为皇贵妃。当时西李讨趣地说要封皇后,但皇上不答应。

得知皇上要封西李为皇贵妃,礼部侍郎孙如游上奏劝阻,“太后、元妃等人的谥号还没有尊上,把这些事情解决后再封皇贵妃不晚。”朱常洛认可孙如游的说法,觉得不必急于一时,决定先缓一缓。不料,这一缓就出事了——他驾崩了。

煮熟的鸭子飞走了,西李不甘心。可是,朱常洛已经成为先帝,谁能帮她实现愿望呢?看着时而埋头雕刻小木人,时而拍手大笑,时而又放声大哭的朱由校,她心中一动,有了主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