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小民在三国 > 第34章 保护好后背

第34章 保护好后背

张华立刻阻止道,“你先不要谢我,我有两个条件,一是铁和战马我要你家每年一半的量,这不难吧?”

邓安一听愣住了,心里想着师父胃口这么大吗?问道,“师父你要五千匹战马吗?”

张华反问道,“不可以?”

也不怪邓安惊讶,五千匹战马可以装备中等规模的骑兵部队了,长坂坡曹操带着三千骑兵都打得刘备丢盔弃甲。

而二十万斤铁,连盔甲带武器,可以装备一两万兵士了,并且一年就要这么多。

邓安稳了稳心神道,“师父战马应该没问题,但是二十万斤精铁估计有点难。”

张华也能理解,从在新野看到刘备的士兵来看,除了少数将领穿着盔甲,大多数士兵都是布甲,人均用铁量估计也就在十斤左右,人均二十斤应该算是精兵了。

他回过神接着说道,“这样吧,铁你尽量,多多益善,但不能少于十万斤,第二个要求就是路上运输我不管,准时送到交易地点。”

“这是自然,也是规矩、也是规矩。”邓安谄笑道。

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便叫他去把诸葛均叫来。

张华看着远处的落日已经沉入了地平线,天也渐渐入夜了,自己开始放空起来,等诸葛均来到身前才发现,他回过神来问道,“季田,大哥最近有没有来信?”

诸葛均回道,“我们在襄阳的时候,王大牛带了一封大哥的信,说他已经到海盐县(今浙江海盐县)。”

张华疑惑道,“大哥去了海盐县?”

这个海盐县正是张华确定的第一个商业企划的核心地区,为什么会选那里?

听这名字不就知道了吗?自然是要做盐生意,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海盐这个地方,秦山核电站和杭州湾跨海大桥相信大家都知道,就在这里。

当然张华也不是单纯的靠名字去选地方,主要是二十一世纪他有亲戚住在海盐,去过几次。

他有个习惯,每去一个地方都喜欢去博物馆看看,所以他知道海盐县这个地方在秦朝时期就开始盛产海盐了,名字也因此而来。

他也知道诸葛瑾在这个地方做过县令,因为诸葛亮在后世太出名了,当时张华看到诸葛均是他大哥,印象太深刻了。

其实最主要还是在吴国地界,他印象中海盐县没有发生过太大的战乱,稍微稳定一些。

诸葛均颔首道,“是的,上次你给我说了那个商业企划以后,我就给大哥去信说了你的想法,我也不知道他的动作这么快,说去就去了。”

张华心道,歪打正着,原来诸葛瑾去海盐县当县令,感情还有自己的一份功劳。苦笑着摇了摇头道,“你有没有给他具体说我们的计划?”

诸葛均摇了摇头道,“你不是说此事重要嘛,我未在信中提起。”

张华点了点头问道,“相关的人员已经安排妥当了吗?”

诸葛均回道,“都安排的差不多了,你岳父一家应该在我们出发后不久,就出发了,我写了封信,让他们带给大哥,大哥自然知道怎么安排。”

“那邓安的家人呢?”张华继续问道。

诸葛均苦着个脸,叹了口气道,“开始那邓老头死活不肯离开哪个小镇,说什么生活了一辈子了,故土难离。派去的人见他态度坚决,也没有再劝,就去找到邓艾的母亲。”

诸葛均捂嘴笑道,“他母亲也不愿意离开,你猜怎么着?他母亲说孩子他大伯不走,他也不走,你们把邓艾照顾好就行。”

张华微微一愣,竖着耳朵问道,“这是个什么意思?”

诸葛均道,“哪还有什么意思,就是你想的意思呗。”

张华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这个时代的女人本来都不容易,还带个孩子更不容易,能活下去就已经很不错了。那邓老头自己一人,养活了这两母子也算有情有义了。”

他接着说道,“邓艾知道吗?”

诸葛均回答道,“之前我试探过邓艾,看样子邓艾是知道的,他是个懂事的孩子,最后只是说,大伯挺不容易,为了他和母亲,一辈子都没娶。”

张华点点头道,“邓艾确实懂事,季田啊,邓艾的家人很重要,你一定要尽快将他们带到安全的地方。”

诸葛均的脸绉成了一团道,“他们不走啊,我还叫邓艾给他们写信的,后面也回音。”

张华道,“你确定他两识字?”

诸葛均拍着额头道,“咳咳咳,我怎么没想到这茬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