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没有达到录取分数线,可廉小东一点都不难过。那一天,躁动的兴奋,穷尽了所有失落。
遗憾的是,田文革也喜欢上了鞠三杏。更遗憾的是,鞠三杏最终选择了田文革,并在一年后,携手走进婚姻殿堂。结婚那天,他自告奋勇当伴郎,面带微笑,祝福他们不离不弃、白头偕老。可是,婚礼结束后,从来不喝酒的廉小东,竟然喝下八两老白干。那一天,他醉了。
鞠三杏结婚后,廉小东在失落中,独自一人来到城里,到一家农贸商店打工。后来,凭着头脑和信誉,他又干起属于自己的生意,成为老板。就是在那时,陈慧娟再次走进,廉小东的生活。
高考时,平时成绩与他差不多的陈慧娟,发挥得特好,考入省内一所大学法律系,成为一名大学生。进城不久,有一次到书店购书,廉小东正好遇到老同学陈慧娟。这时,他已经学会,和包括同龄女性在内所有人,进行无障碍交流。老同学相遇,少不了一番寒暄。再后来,两人又建立起通讯联系。最后,这种简单的关系,又发展为恋人。
不知为什么,尽管陈慧娟是一名大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比鞠三杏强得多,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结婚对象。可是廉小东,还是愿意把她,与鞠三杏进行比较。更让廉小东想不通的是,每一次比较,都能发现鞠三杏,一些特有的长处。他明白,这对陈慧娟很不公平。有时候,廉小东也很自责,打算彻底忘掉鞠三杏,踏踏实实地,同陈慧娟谈恋爱。然后结婚、生孩子,在平淡中,追寻生活的乐趣。然而,当这样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失败后,廉小东才痛苦地发觉,在记忆中删除鞠三杏的任何挣扎,都是徒劳无益的。最后,他只能这样随波逐流,让生活推动自己向前走。看来,有位作家的话,确实很有道理:当把心完全交付给另一个人后,这颗心便不再属于自己,也很难装下别人。
面对陈慧娟,廉小东常常会感到愧疚,感到对不起她。这么好一个女孩儿,这么深深爱着自己的女孩儿,为什么还无法唤回,那颗迷失的心呢?
当无奈与愧疚勾兑到一起,慢慢就发生了质变,沉淀成杂质,继而垢化为心中的结石。让廉小东感到不舒服,在心底隐隐作痛。
“呦,你回来了?我猜,你今晚肯定回来。”陈慧娟走上前,帮廉小东脱去,身上的羊皮夹克,娇嗔地说道:“只是比我计算的,晚了半个小时。看,我给你做了什么好吃的?”
说完,陈慧娟从厨房里,端出热腾腾的东坡肘子和素溜鲜蘑,摆到餐桌上,笑吟吟地看着廉小东。似乎在等着他的夸奖。在她的眼中,廉小东无疑,是一位完美的男孩儿。他长得虽谈不上英俊,却情感细腻、事业有成。这样的男孩,即使在大学校园里,也不多见。
上中学时,陈慧娟就对廉小东有好感,但少女特有的矜持,埋葬了她的这份情愫,转化为在学习上,与他一决高下的动力。后来,陈慧娟终于取得决定性胜利,顺利考上大学。可是,胜利不仅没给她带来成就感,反而让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失落,直到那次新华书店的邂逅……
当然,廉小东也有一些缺点,比如说吃饭时爱叭嗒嘴儿……但对于热恋中的人来说,很难发现对方种种缺点。这些缺点和不足,早已被浓浓的爱意所掩盖,早已被那些无限放大的优点,包装成新的优点。就像一杯热咖啡,对于寒冷而饥渴的人来说,香甜湮没了所有苦涩。
坐在屋角餐桌前,看着春风满面的陈慧娟,闻着撩人的菜香,尽管肚子饿得咕咕叫,廉小东却什么都不想吃。他感觉有什么东西,堵在胸口上,没有任何食欲,却又不愿拂却,陈慧娟一番心意。接过她递来的毛巾,擦擦脸上汗珠,廉小东疲惫地说道:“真香。我累了,想歇一会儿,消消汗再吃。给我倒一杯水,好吗?”
“好,我给你沏一杯铁观音吧,我爸在哈尔滨开会时,一位老战友送的。”一会功夫,陈慧娟就温柔地端来,一只氤氲着浓浓茗香的玻璃杯,放在他的手里。这种疲惫的淡淡的笑容,最能让陈慧娟陶醉。她始终认为,这是成熟男人,最放松的表情。这种表情,也只有在最亲近的人面前,才会出现。就像爸爸,只有在妈妈面前,才会这样。
“这茶不错。”呷过一口浓浓的香茗,廉小东慢悠悠说道。他不知此时,该说些什么,陈慧娟这样优秀、这样温柔,可自己为什么不能,全心全意接受她呢?陈慧娟哪一点,比鞠三杏差?她聪明、贤惠、能干,要模样有模样,要文化有文化,是个打着灯笼,都难以寻觅的好女孩儿。而鞠三杏,只是一个普通农村妇女,没有文化,长得也不比陈慧娟强。是不是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