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时候陪我上京就好,这里有方大人看着,你应该信得过!”
张异闻言点头。
方克勤对他有没有意见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矿山的关系错综复杂,利益颇多。
地方上的士绅,矿上的官员,都喜欢从中分一杯羹。
他需要一个正直的官员,为他守护好他的成果。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臣一定不负使命!”
“那行,就拜托方大人了!”
张异也明白,朱标这次亲自来矿上,就是要带他离开的。
在离开之前,他也想好好利交代一下。
将方克勤拉到一边,张异开始耳提面授。
方克勤对他虽然隐约有些意见,却也是工作认真之人。
随着张异对他的工作规划逐步展开细说,方克勤一开始的态度,也逐渐变得端正起来。
张异的本事,坊间多有传闻。
可是真正做起事来,他才知道这位国师的本事,并非空穴来风。
科举虽然选择了不少人才,但真正能称得上能吏的官员其实不多。
而方克勤就是这些官员中,偏向于实干派的人。
张异所言的细节,听在朱标耳中,都未必能理解他安排的深意。
只是真正经历过基层的人,才明白张异真心为百姓着想。
从一开始的疏离,到后来的恭敬,等到张异说完的时候,方克勤的心中,对张异已经带着一丝尊重。
张异也一直在观察方克勤,也是满意点头。
虽然他对士大夫集团,一直不存在什么好感。
但阶级是阶级,个人是个人。
谁也不能否认,这世界上有将百姓视为猪狗,不当为民的人,也有一些真心实意,想为百姓做事的人。
当年孔子留下来的经典,经过千年的演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也有自己遵循的道理。
有人从中悟出权,从此阶级化了儒教。
可也有一些苦修士,愿意去践行为,为生民立命。
一番交谈下来,张异对方克勤的印象不错,而方克勤对张异,也彻底改观。
他起身,
“请国师放心,本官不懂您所言的技术,却明白您改革的苦心!
当年臣在济宁府当知乎,见证过百姓的苦楚!
您若真能让一方百姓,过上您所说的好日子!
本官拼了命,也要守护好这份成果!”
“贫道相信方大人,就拜托大人了!”
张异也给对方一个回礼,方克勤识趣,知道朱标和张异有事要谈,主动告辞。
他已经迫不及待,去接手矿上的工作。
“你似乎对方大人的儿子,很有兴趣?”
张异见朱标好奇,就将关于方孝孺的故事说给朱标听,不过诛十族这种不太靠谱的说法,他是没说。
“读书种子?”
听说无论是自己的父皇,还是姚广孝,乃至朱棣对此人都有看中。
朱标来了兴趣。
此人是朱元璋留给他的肱股之臣?
这等人才,几乎预订就是他的班底。
朱标对方孝孺升起一丝爱才之意,却又眉头皱起:
“但听你所言,他似乎又没有做下真正的大事,至少,朱允炆削藩一事,明显就是一件蠢事!
先不说这孩子做的对不对,就算要做,也不是这种做法!
如果方孝孺真是人才,他应该劝谏皇帝,而不是任由他胡闹……
本宫倒是觉得,此人……言过其实。”
张异闻言点头,朱标的感觉正是张异的感觉。
方孝孺在许多方面很优秀,也许是文章,也许是策论,
但他真正站在属于他发挥的舞台的时候,他的表现出了忠心,确实乏善可陈。
老朱能看中他,姚广孝能推崇他。
证明他至少从面上表现出来的潜力,是很不错的。
至于后边……
嗯……
“大概是,不接地气吧!”
张异一句话,大概也点明了问题所在。
“人用还是能用的,不过要看怎么用……
至少现在他还年轻,可以引导!”
张异一说话,朱标就知道他想干什么?
“你是不是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