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京杭大运河,大招一条产业之路。
这里沿河一带,就是大明的经济中心。
相比起海运,漕运有着许多海运无法具备的优点。
就比如不用看老天爷的脸色,也不用担心海上的风险。
张异结合他从史书上的理解,对漕运的事做了巨细无遗的建议,包括未来漕运可能会形成的利益集团。
所谓百万漕功,衣食所系。
一条运河,为沿河一带创造了巨量的财富,同样也带来了巨大的腐败。
反腐问题,一直是朱元璋最为关注的问题。
但同样的,这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千古难题。
“陛下,想要反腐,需要一个完整的审核制度,还有一个监察制度……
但不管多好的制度,终归还是要有人执行!
一个帝国处在上升期的时候,贪腐问题只是小事,可帝国的衰亡,也是从贪腐而起……”
朱元璋认真听着,对于腐败这件事,算得上是他最为介意的地方。
如何制定合理的反腐制度,如何执行。
张异其实隐约暗示了一个问题,就是君王不能轻易去改变自己制定的法律。
封建社会,所谓的律法,不过是皇帝的一念之间。
从货币政策,到贪腐的问题。
张异和姚广孝其实一直在给朱元璋灌输一个道理。
不能,也不要轻易去改变自己定制的律法,也不要轻易的法外容情。
老朱甚至能隐约听到张异的暗示,其实对于律法破坏最严重的,就是皇帝本人。
“朕好像已经很久没有听你说过,关于未来的事……”
老朱突然提了一茬。
张异微愣,旋即笑道:
“因为贫道从天书上看到的未来是固定的,
可这些年,时移世易,贫道所看到的未来,早就做不得数……”
老朱若有所思,只是盯着张异。
张异一句话,等于跟皇帝交出底牌,他并不是拥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只是从天书上看到了一个固定的未来。
他说:
“那你给朕说说,你看到的大明,是如何衰亡的?”
张异没有故弄玄虚,就当是给皇帝讲故事。
从朱元璋开始,到朱标的去世,再到朱棣上位……
张异讲明朝数百年的历史,一一说给朱元璋听。
朱允炆削藩,让朱元璋火冒三丈。
他不仅仅是气愤朱允炆违背他的祖训,而是他的手段也显得愚蠢无比。
而这样的蠢货,居然是他一手教出来的?
张异说起朱棣,朱棣造反的事,老朱也理解了。
换成是他,被逼成那样,迟早也会反了丫的。
不过他后来所作所为,依然让老朱沉默。
讲到永乐皇帝的时候,张异也说起大明宝钞造成的影响。
朱元璋理解了张异为什么会强调货币的安全,就他那个做法,其实压根等于什么都没做……
靠货币收割?
那那种操作方法,割了一波,就没有人愿意相信朝廷了。
仁宣之治,让老朱惊喜,可是大明战神朱祁镇的出世,差点让皇帝给气晕过去。
土木堡事件,叫门天子。
揭开了王朝开始衰败的开始,朱元璋没想到,他如此努力的制定各种祖训,就是希望大明的江山,能延续许久。
可就这么几代人,他留下来的秩序,就已经被破坏了。
老天爷给他上的一课,叫做人算不如天算。
朱祁镇和朱祁钰兄弟俩的故事说完,张异继续往下讲……
修仙的嘉靖……然后到在歪脖子树上吊死的崇祯。
张异的故事很长,但对比将近三百年的历史,又显得很短。
老朱听完,整个人似乎没了气力。
他终于从张异的故事中,明白了他这些年试图做下的改变。
关于宗室,关于文官集团的限制,还有一切种种……
“原来朕自以为是,做下如此多的蠢事……
朕的子孙,竟然被那些人逼得只能用庸人!
朕希望家和万事兴,但朕的子孙,也没少为这个大宝之位争夺……
且,难怪你说老徐家不长寿……”
朱元璋意味深长地看了张异一眼。
妙云是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