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日月并明 > 第八章 朕太难了

第八章 朕太难了

论有口,谁能逃之?特求皇上,即以无兵一节诘问枢辅。枢辅何辞以对,则虚实功罪之案了然矣。”

“臣言官也,职在纠弹,以宗庙社稷为重。或缘私诋毁,轻动大臣,犯天下之清议,不敢言枢辅所为。”

“举朝公论不平,而臣实心怀忧愤矣。故敢不避忌讳,直陈其玩寇欺君误国之状。伏乞皇上裁断施行。”

一篇长长的弹劾奏疏念罢,冯铨刚要抬首进言,就见皇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语速朝王体乾飞快吩咐道,“再把袁崇焕呈上来的辞疏给念一念。”

王体乾低头应是,又寻出另一本奏疏开口道,“宁远参政袁崇焕疏辞升职,因陈善后事宜:请以十万五千官兵汰为八万,以二万留关内,六万布关外,宁远添二辅城,以为犄角,各堡增设铳台,以为应援。”

“而宁远以东仍安哨探,令就地为耕,有事仍收还宁远,南兵脆弱,西兵善逃,莫若用辽人守辽土,将官则辽东一总兵,关内一总兵,余皆赘也。”

“李秉诚从奉集、辽阳、广宁远逃,至今日,而贪克异常,徒为逹奇勋,外府破冒之廪费宜追,毛文龙宜檄居近岛,侦奴虚实,官减兵减,饷力自饶。”

“至于时下,急需马匹银二十万两,盔甲器械银十万两,铅子火药银五万两,操赏工犒银十万两,宜立时措解,西虏素为属国,不抚即能为患,今有宁远之捷,宜就此驭之。”

这一篇辞疏念罢,竟连冯铨也说不出话来了,朱由校见状又是一笑,接着挥手道,“再念一念巡关御史洪如钟汇报关门兵马的奏疏。”

巡关御史的奏疏,向来是一个相对可靠的数据来源。

巡关御史即为‘巡按’,是皇帝监督地方官员的一大手段,大明的官方监察机构乃都察院,而这都察院下,则设有十三道监察御史,主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

在内则负责两京刷卷,巡视京营,监临乡试、会试及武举,巡视光禄、仓场、内库、皇城、五城,轮值登闻鼓,在外则负责巡按地方、茶马、盐务、漕运、关防等,师行则监军纪功,各以其事专监察。

按照大明的官制,监察御史只有正七品,也算是七品芝麻官,品级并不高,但在大明的官场上,从二品的布政使、正三品的按察使见到这巡安后都得毕恭毕敬,甚至俯首至膝,正五品的知府、正七品的知县见到巡安后,须得如见驾面圣一般长跪不起。

凡是巡按说话,地方官员皆唯唯诺诺,根本不敢提出不同的意见,巡按每到一地,当地官员须把有关政治、经济、军事、赋税等材料整理造册,送巡按审查。

因为自永乐年间开始,明成祖派遣监察御史至各地巡视政情,以期达到‘小大相制,内外相维’的作用。

监察御史在巡按地方时,在身份上代表的是皇帝,正所谓‘代天子巡狩’,位卑而权重,按察藩王大臣、府州县官等各方面考察,特有举报弹劾权力,大事奏裁,小事立断,无论是政事得失还是军民利弊,都可以直言不讳。

明朝中后期之后,巡按御史的权力迅速提升,到了晚明权力极大,不但不受督抚节制,还可以反过来有效钳制督抚,监军御史既可以对他们进行监督,还可以越过督抚单独向皇帝奏报,在实际事务上,巡抚是很难在和巡按御史的较量中占上风的。

因为巡抚负责的是地方具体的行政事务,而巡按御史有权对各省已行政务查考得失、纠正奸弊,这就把巡抚置于巡按的监督范围之内了,巡按御史把监察地方核心事务的权力掌握在手中,自然便具有了凌驾于巡抚的资本。

王体乾依言翻开另一本奏疏,平声诵道,“巡关御史洪如钟查过关门兵马钱粮实数,奏覆:据查,五年分兵马钱粮实数,除逐月发过外,扣算还官银八千一百四十两,并存剩二项共银三万三千七百二十九两俱以充六年分兵饷。”

“及查各处见在官兵尚有九万三千二百余名,较之枢辅清汰后略有不同,亦未尝少一半,但文武各官名下占役无一非兵,其工食无一非饷,今当限定名数不许过多,另造一册,毋使混淆,亦是清饷一法。”

三封奏疏念完,王体乾悄无声息地重新跪回了司礼监那一行队列中。

众人的头俯得低低的,一段不长不短的静默过后,皇帝深吸了一口气,接着开口道,“要说这巡关御史啊,是比一般的地方官要忠心一些。”

“据说当年武宗皇帝喜欢微服私访,有一回与江彬结伴行至昌平,突然想出关宣府,当时在居庸关巡视的是巡安张钦,他三次上疏劝谏,武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