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
秦始皇盯着那个火柴盒,心里惊叹:这是什么东西?竟然轻轻一划就变成火了。
他仔细观察了之前被点燃的那根火柴,发现这根小木棍的一头是红色的,他想着这应该就是这根木棍可以点火的关键所在。
秦始皇想:这难道是后世储存火种的方式?那个红色的东西是什么?
还没有出现火柴的朝代看着视频里桌子上的火柴,脸上带着期许,他们有点想要这个可以保持火种的东西。
这东西看起来就很方便,用来生火真是再好不过了。后世的电灯是不用想了,不知道这种小棍子他们可不可以做出来?
已经发现硫磺或者磷的朝代,有人在猜测这些红色的东西是不是和硫磺或者磷有关,但是后世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炼丹术士们打算用现有的材料试一下,看能不能做出来,说不定可以立大功呢。
当然有人有点犹豫,毕竟他们之前试验过了,这些东西是有一定毒性的,不知道能不能找到视频里的红色物质?
课堂上的视频里,点燃酒精灯后,那只手拿起桌子上一根长条木棍,放到酒精灯上引燃,长条木棍上的火焰很小。
做实验的人先是把长条木棍轻轻地放入标记着“氧气”的玻璃瓶,令他们惊讶的一幕出现了,本来都快要熄灭的长条木棍在刚伸进玻璃瓶后,小火苗瞬间就变成了大火焰。
接着把它放进标记着“二氧化碳”的玻璃瓶,火苗瞬间熄灭了,瓶子里只剩下了一缕白烟。
西汉。
刘安“咦”了一声,有点惊讶:这是什么情况?“氧气”让火更旺了?
他突然对这两种气体充满了兴趣,想直接跑到视频里近距离观察一下。
东晋。
葛洪抹了抹下巴,想:果然是两种不同的气。
他更好奇后世的人是怎么取得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了,毕竟气这种东西是摸不着,看不见的,很难捕捉。
如果是从空气中捕捉的,他相信空气里面可不止一种气存在,这样怎么把两种东西分开?
接着罗老师播放了硫和铁丝在空气里和在氧气里燃烧的小实验,大家惊奇地发现,这些东西在氧气瓶里发生的反应更剧烈,火焰更大。
很多人突然对氧气这种东西提起了兴趣。
视频播放完,罗老师开口:“大家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一些氧气的相关内容了,这里我相当于给大家做一个知识回顾。几个小实验明显说明可燃物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或者其它气体里面燃烧更剧烈。这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这不是大家第一次在化学课上听到物品活泼这个说法了,之前有一节课上罗老师说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当时很多人不太理解,现在他们隐隐好像有点明白活泼的意思了。
罗老师:“大家知道氧气对我们的重要性,我们呼吸离不开它,周围的空气里存在大量氧气,约占了空气含量的21%,这个氧气浓度是我们能正常生活的浓度。”
唐朝。
李世民突然对化学提起了精神,听着罗老师说的空气氧气含量,他有点疑惑,对人这么重要居然才占了21%,那空气里还有其它什么气?
他想着:我们只是笼统地把空气称为气,后世竟然把它的成分都测量出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