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试的第一场,考的是“经义”,也就是经籍的义理,是最简单的一场。
但凡是能够中举的,基本就没有答不上来经义的。
第二场和第三场分别考“策论”和“墨义贴经与诗赋”,其中最能拉开考生之间差距的,就是第二场的“策论”。
“策论”顾名思义,意思是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
是最有含金量,最考验考生才华和思维的一场。
这场考试的考题泄露……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不可能吧。”也有冷静之人分析,“据说每次春闱的题目都是当今圣上亲自出,即便是泄,也是泄给达官贵人之子……不可能泄咱们这来吧?”
“谁知道呢,人人啊都这么说。”第一人说得头头是道,“管他是不是真的泄了,把这题好好准备着呗。”
每个考生都抱着这个想法,准备着,考了血赚,不考也不亏。
却不想,这番场面急坏了朝堂礼部所有的人。
……
“一群混账!”皇上气得将龙案上的东西全部掀翻在地,“朕亲自出的题目,连主考官都没有告知,全部密封起来,相关人员也全部隔离了,到底是怎么流出去的,还流得市井街坊无人不知,连妇孺幼儿都能说道一二!简直是混账!”
原来流露出的题目“安国全军之道”是真的!
这一点,礼部的官员们也是才知道。
在此之前,他们都以为这题目外面是好事之徒散布出去的谣言,没想到还真是考题!
“陛下恕罪!臣等的部署没有差漏,这为什么会泄题……真的不知啊!”
这场闹剧礼部尚书祁大人首当其冲,只得第一个站出来解释。
他的儿子祁子平今年也要参加春闱,为了避嫌,他没有碰关于科举的任何事宜。
可越是这般,他就越显得可疑。
“不知?那难道是考题自己长了腿跑出去了吗!”皇上怒不可遏,“此时只会嚷嚷着‘不知情’‘不知情’,更是无能!”
他又摔出一本奏折:“祁正阳!你身为礼部尚书,主管科考事宜,手下出了这么大的岔子却毫不知情,官降三级,回家反省!”
“右侍郎季宾实!你暂代礼部尚书一职,与刑部一同彻查此案,查不出来,提头来见!”
……
为此事,皇上发了极大的火,震慑朝堂。
听到“提头来见”,礼部和刑部都战战兢兢。
但熟悉皇帝之人都知道,他一向不随意动人性命,这会儿说的是气话,算不得数。
真正倒霉的,就只有礼部尚书祁正阳一人,当堂被降三级。
被降以后做什么还没说,但肯定不会是什么好去处,说不定还会被下派到外地。
这么大的动静,祁尚书还没回府,府上就知道,而且哭天喊地起来。
此时祁子平正在府上养伤,听到消息如遭雷劈。
什么?!泄题?!
泄题……又是泄题。
上次他用“泄题”来污蔑宋彧,偷鸡不成蚀把米,连累自己的父亲被皇帝斥责。
这次又出了泄题的事,皇帝可不抵着父亲发火?!
可这次天地良心,不是他了啊!
他确实在上辈子就知道了这次科考的题目,但除他以外还有一人也知道,那就是宋彧!
祁子平是万万没有想到,宋彧会把题目放出来诬陷他父亲,因为一旦把题目放出来,三场考试的试题就必定全部更改,他们上辈子积累下来的优势就会荡然无存!
宋彧居然会做这种自损八百,伤敌一千的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