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手携空间,农女逆袭成皇后 > 第四十九章 重阳佳节

第四十九章 重阳佳节

陆阿娩第一反应就是,陆老爷子真把陆季明方才那些话听进心里了。

他也看出来了,陆必兴和家里的人不是太亲近。

哪怕是对着陆伯建和他,陆必兴依旧没有半分恭敬,眼神里始终写着不耐烦。

大概是觉得这样下去不行,老爷子才会开口让陆必兴赶紧回家里来,怕继续这样,长孙早晚会和整个陆家离心离德。

至于另一点,陆家没钱也确实是真的。

陆阿娩虽然没看过上房藏在箱子底的那些银钱,但只要略微一算就能知道。

陆家有地七十七亩,自种四十七亩,另佃租出去三十亩。

都是两季地,上半年种荞麦或大豆,下半年种小麦。

其中自种土地有近二十亩良田,一季亩产能达七石粮,余下二十五亩,至多能一季亩产六石,还有两亩山地,属于村里分配,几无产出,但要交赋税。

赋税一年一收,一亩地上交一石精米。

至于佃租的三十亩地,赋税由佃户交,年佃租两百石荞麦。

陆家十几口,一年光是吃就要消耗粮六七十石,其中小麦占二十石,小麦主要用于大房陆伯建夫妇与子陆必兴等人吃喝,其余人主食皆是荞麦大豆。

加上换油盐酱醋茶柴等,又要花费一百石荞麦左右。

荞麦与大豆售10文一斗,小麦售20文一斗,禹州府少精米,赋税又交精米,是以精米价颇贵,售50文一斗。

总的算下来,陆家每年这七十多亩地,除去一家子吃喝,还能余钱六十两左右。

这在林家村里,足以称得上富裕了。

若是换了旁的人家,肯定一家子都能过上好日子。可陆家不同,陆家要养陆伯建和陆必兴这两个读书人。

在这个没有活字印刷术的年代,书籍基本都是靠手抄。

因此每本书价格也颇高,只最普通的《三字经》都要二两银一本,更不用说后面的四书五经。还有当朝贵人的一些书籍,这代表了他们的思想和理念,要考取科举,就必须得清楚这些。

而各地主考官不同,他们的思想也就不同,你的主考官是谁,你就得了解他的想法,熟读他的书籍,提前拜会他。

结交访友这又是一大笔银钱,可不花费不行。

另外,科考还要靠时政,这些更不是埋头苦读就能清楚的。

你又得拜会不少人,最好是能和当地官员打好关系,从中得到那么点消息,这各处都是花钱的。

陆老爷子一心想要陆伯建走仕途这条路,在这方面钱自然是大把地花。单今年去参加乡试,陆伯建就拿走了家中二十两银。

加上他之前买书,买笔墨纸砚等开销,他一人就能花掉家中四十多两。

陆伯建可没有陆知行容易满足,笔墨纸砚都要上好的,同样写一篇字,他所花费的银钱在陆知行十倍以上。

陆家的钱在他手里,花得如同流水般。

陆必兴又在镇上租院子读书,他不肯用陆伯建用过的书,陆伯建也说自己要温习那些书籍,让另外给陆必兴买。

每年陆必兴买书,买笔墨纸砚,租院子,给学堂先生交束脩,又是二十多两银子没了。

陆家供两个读书人,可谓是入不敷出。

而陆家一家子人,除了吃喝之外,还有房屋修葺,一家人添置衣物,人情往来这些需要花费的。

使得短短十年间,陆家的百亩地都卖了二十多亩出去,只剩下如今的七十七亩。

陆家本就已经没钱了,上次陆季明还乱用,使得家中所剩无几,也难怪陆老爷子会发愁,提出让陆必兴回陆家住。

可在陆阿娩想来,陆必兴即便是回陆家住了,陆家依旧很难维持开销。

这样下去,陆家早晚有一天会将家产败光。

必须得趁早分家出去才行。

想着,陆阿娩将目光落到了陆必兴脸上,见到陆必兴眼神瞬间变冷后,有些期待他能闹起来。

这陆家闹得越厉害越好。

只有乱了,她才能够找到机会让自己这个小家分离出去。

陆阿娩期待地望着陆必兴,却看到陆必兴被林氏一把拉住,林氏笑盈盈道:

“公爹,这重阳佳节我们肯定要留在家里了。人都说重阳是团圆的日子,我们也没想过回去。之前必兴都在说想他爷和他爹了,只是这孩子腼腆,那些话不好意思说出来。”

“对了,公爹,必兴现在学问可厉害了,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