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地买回来了心是安了,可是那么多地也种不过来,许老三就想着租出去,才能腾出手来做摊子上的事情。
不过,得找可靠的人,不然把地都养荒废了,许老三便让许老爹看看有谁适合。
听说许老三要把地租出来,村里许多人都想租,那些暗地里说许家不是的人也厚着脸皮来,仿佛那些话根本没说过。
这两日许家来得人是一批接着一批,险些把许家门槛都踏破了,就是为了租地种,可是许家人就是不松口,也不知道是怎么个打算。
许老爹和许老三商量了一番,决定以四六来出租,租地的得四,自家得六。
这个决定一出,得到风声的人家又是天天来许家,原本都想放弃的也连着日子跑来许家。不说别的一般租地,只能得三分。
多一分就多粮食,这么好的事情上哪里去求去。
许老三家的十亩地和许老大家的三亩地,还有许老五的二亩地都要租出去。许老爹连着看了几天,最终决定把地分别给许大伯家一家和村里刘三秋一家种。
许大伯家的几个儿子都是爱惜土地的人,也是种庄稼的一把好手,把地租给他们准没错。至于刘三秋一家,原本他们家没有人来许家,不过许老爹还是决定把一半的地租给他家。
刘三秋家穷,只有老大才成了亲,其他的两个儿子都因为没钱成不起亲,但是刘三秋也不好意思去找许老爹。
没想到许老爹居然会主动把地给自己家种,刘三秋高兴得连连保证一定会把地种好。
解决了地的事情,许老三把心放回肚子里了,接着想码头摆摊的事情了。
为了有个好兆头,许老爹专门找人算了个好日子重新摆摊。
刚好九月的第一天就是个好日子,大家准备在那一天去码头摆摊。这么久了再一次出去摆摊,大家都很高兴,也期盼着能有个好生意,多挣点钱,过个好年。
在家把一切准备好之后,许老三赶着牛车早早就搭着东西去了码头。这么久做饭的家伙式都起了一层灰,泡了些水和灰混在一起。
张寡妇三人手脚利润地去井边打水把家伙式清洗干净。半夏等人也帮着把凳子和桌子擦干净摆好,就等着客人来了。
等客人的功夫,朱氏和其他摊位的人拉家常才知道,早先挨着半夏她们地那个大娘,在这次涨水中没了。
家中没有人能学到大娘的手艺,所以也就没有了摆摊继承人。
到了中午,陆陆续续地有客人来点菜,好些人是以前的熟客,大家都是老相识了。来了先打了一碗汤喝着。
谈论之间才知道,这次涨水许多镇子的村子都遭了殃,家里都遭了难。
才刚过中午,来吃饭的人就少了。大家在家心里预想过,也就没有多失望,以后会慢慢好起来的。
最后一个客人走了,半夏动手炒了饭给大家吃了之后收拾一番,便准备回去了。许老三抽空去了书铺一趟,杨恒托许老三把抄好的书拿去书铺卖。
回到村子里许老三去了一趟杨恒家,把卖书的钱给他。杨恒人小字写得好,书铺掌柜的给他十二文钱一本书,杨恒一共抄了两本书。
杨恒接到自己动手挣的二十四文钱不知道想到什么了,眼睛都红了。许老三看着面前这个人小志气大的小伙子,觉得什么话都是多余的,只是拍拍他的肩膀。
“娘,你终于回来了。”看着半夏进了门,三妞跑过去抱住她的腿,嘴甜蜜了,“我好想你哦。”
半夏轻轻地刮了刮她的鼻子:“想我还是想甜嘴儿呢?”
三妞抬头看着她笑了笑,扑进半夏的怀里:“想甜嘴儿,但是更想娘。”
半夏也不再逗她了,把买的甜嘴儿给她,并叮嘱她不能吃多了,拿去给大姐姐和二姐姐也吃。
三妞听话的点头,转身去找大妞和二妞分糖吃去了。
半夏先是把买的鱼和骨头放进厨房,先把骨头拿来炖上,然后去周氏哪里抓酸菜,晚上吃酸菜鱼。
半夏把鱼剖开,把鱼肚那部分片下来,把肉刮下来准备做鱼丸给三妞吃。
鱼丸不好弄,得花费些时间,把鱼丸做好半夏活动活动了脖子,甩了甩手。
慢悠悠地晃到地里去看撒的菜籽,都已经长出嫩油油的芽了。
租出去的地许大伯一家和刘三秋一家都已经打理干净,放眼望去一根草都没有,许老爹没事儿就会去地里转转看看。
半夏回到家骨头汤已经差不多了,半夏舀了些骨头汤起来煮鱼丸,在里面放了些菜叶,先是给二根舀了碗去,然后剩下的给三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