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年初二便没有什么事情了,村子里许多人都已经开始下地干活了,初七那天书院也开始正式恢复上课了,闲来无事的半夏等人也开始准备要重新开始摆摊了。
眼下开春许家租出去的地年前已经收到了第一批粮食,现在租户已经开始准备种第二批粮食了,许老爹不放心,出了年头就每日去地里查看一番。
转眼便是元宵节这天,半夏妯娌三人做了许多各种馅儿的元宵去书院,周氏负责给大家煮。
半夏和杨恒商量了一番,这天在书院举行元宵节活动,简单的猜灯谜还有套圈等给学子们玩,当然村子里其他小朋友也可以玩,大根知道后去杨家村把杨菇娘弟弟也带来玩了半日。
这天整个村子里书院里最热闹,村里的小孩子们也都玩疯了,不仅可以玩还有汤圆吃,做梦都想书院天天都是这样的。
元宵节一过,年味就渐渐散了,大家的生活也恢复了往日,镇上码头跑船的商人也多起来,半夏摊子上的生意也渐渐恢复到年前那般。
这日刚把摊子摆上,专门管码头摆摊位的官吏就来了,这一年的租金居然涨了一两银子。平日里许老三和这些人的关系好,他们也知道许老三是童生,也乐意卖许老三的面子。
悄悄告诉许老三,朝廷急需招兵买马,不仅税收增加一成,还要强行在各村招兵,每户人家都得出一个成年男子,当然也可以出钱,一个男子五两银子。
许老三听了只是心里一惊,并没有说什么,把官吏几人送走后也像往常一样干活,不过半夏和他同床共枕这么久了自然知道他明显有心事。
回到家才问许老三发生了什么事情,许老三把今日从官吏那里听到的消息说了,大家也是一惊。
转念一想,现在家有余粮不怕。就是现在分家了,每家五两银子拿出去那就是三十两银子着实心疼。
但是和人比起来也算不得什么了,许老三兄弟几个一商量,许老爹的那五两银子就兄弟几人平分给了就行了。
让周氏担忧的是许老四,许老四肯定是没五两银子的,难不成他要去服兵役吗。
不过,许老三安慰到周氏,现在具体怎么样还不知道呢,毕竟这只是在镇上码头官吏那里听来的。
然而没过几天,里正就通知了大家,这下像是捅了马蜂窝了,大家怨声载道。但是这终究是朝廷发下来的旨意,就是县官老爷也没有办法。
去年才出了洪灾,眼下日子稍微好一点,有了些盼头,又闹这一出,简直是让人没法活了。村子里出了许家和里正家出钱之外,还有另外两家出钱,其余的都是一个男子去。
许大伯家是许大伯的大儿子去的,许三叔家也是花娘爹去的,一时之间村子里走了好些成年男子,家里的顶梁柱。不过剩下在家的人日子该怎么过还是得过,总归是有个盼头的。
天气渐渐回暖,太阳也慢慢出现的次数多了,小河沟里的水也暖起来了,慢慢得能看见有鱼浮在水面上。
许老五从镇上回来带着大根兄弟两人去小河沟拦鱼,不一会儿一桶活蹦乱跳的鱼就被三人带回去了。
两人耐心的把小鱼的内脏处理好后给半夏,央求半夏做炸鱼吃,半夏看着这么多鱼简直头疼,留了几条稍微大一些的起来熬成鱼汤,让二妞给她娘端去,三妞和许章华也喝了碗。
剩下的鱼半夏全部裹上粉炸成小鱼吃,炸了一大锅起来家里也吃不完,让大根跑路给杨恒还有杏娘家送了一碗过去。
许老五和大根有事儿没事儿就去捉些鱼回来,到后面半夏闻着鱼味就捂嘴吐了,周氏还以为是这几日家里鱼太多了,勒令许老五两人不准再去了。
许老五叔侄两人吃鱼也吃烦了,也不再去了,不过半夏的吐却来越严重了,朱氏这才反应过来连忙问半夏的小日子这个月来了没有。
半夏这才想起这个月小日子已经推迟半个多月了,周氏连忙催促许老三带着半夏去镇上医馆瞧瞧,许老三也不敢耽误,连忙套上牛车载着半夏去镇上。
果不其然半夏这是有孕了,两个多月了。这可把周氏高兴坏了,许老爹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眉眼之间也瞧得出来是高兴的。
原本打算下个月开始修砌房子的,这样一来周氏严禁动工,说是对孩子不好。这下二房和三房都因为此不能动工修房子,朱氏也决定今年不修了,明年再说,反正大根成亲还早。
半夏和许老三原本是不信这些的,不过为了孩子还是听周氏等着孩子出生再说。
房子的事情说好了,这每日上码头摆摊的事情许老三又不准了,让半夏在家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