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大家都回来了,大妞也带着吴捕头回来了,二妞和杨恒进也是带着珠珠早早来了,两姐妹一见面就开始了聊天。
大妞成亲后就没在铺子上了,吴捕头的父母留下了一处房子,那房子面临街道有个小门,大妞就在小门那里支了个摊子专卖点心。
而,二妞成亲后也不再去镇上了,留在了村子里帮着半夏专管果园里的果子,也方便照顾杨恒兄妹二人起居饮食。
这几年中果园又增加十来亩,半夏还买了二十来亩地,朱氏和林氏还有杏娘也跟着买了些,全部租了出去,就是许老四这些年也存了些钱买了些地。
因着杨恒要走科举之路,二妞也不敢怎么做生意,只得想办法让杨恒成为耕读人家,所以也跟着买了一两亩地和两亩坡地种成果子。
许家这些年固然已经成了村子里的大户,孩子们各个都有出息,这是大家羡慕不来的。不过,也有人人把目光定在了许家小辈的身上。
许家小辈的还小,就和周氏还有许老爹打好关系,不过,周氏和许老爹两个人并没有因为家里的变化就飘飘然,反而为了不给孩子们惹麻烦只跟许大伯和里正几家来往密切。
“你现在有何打算?”许老三和杨恒坐在一起,问着杨恒。
这些年许老三一家对杨恒兄妹颇多照顾,也因为二妞的原因和许老三也是关系越发密切,看着比以前更加高大沉稳的杨恒,许老三还是很欣慰的。
“继续念书考试,我想拜吕先生为先生。”杨恒说,并看向另一边笑语晏晏的二妞,“只不过,这几年二妞就要过些苦日子了。”
科举这条路并不好走,做为杨恒的妻子二妞身上的重担自然不少,许老三也是明白的,不过也相信自家侄女能够胜任和杨恒共进退。
“不用想太多,二妞嫁给你自然要与你一起承担这些的,你安心读你的书,也让我以后做做状元老丈人的威风。”
许老二听到许老三和杨恒两个说话,自己也过来凑热闹,听到杨恒的话急忙搭腔。许老二之前看不上杨恒,总认为他手无缚鸡之力,后来和二妞定下亲事后,渐渐地也发现杨恒的好。
杨恒真诚地看向许老二,点点头。自从父母去世后一路来到村子里,只有在许家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杨恒温柔地看向正在给珠珠擦手的二妞,深叹何其有幸能娶到眼前人。
“二姐,我和珠珠去踢毽子去了。”
三妞手里拿着下午半夏用鸡毛扎好的毽子,二妞点点头同意,两人手牵手去一边玩。杨茹娘怀里的小丫头见两个姑姑玩也想去,咿咿呀呀地朝母亲抗议。
“慧姐儿乖,等你长大了再和三姑姑玩啊。”杨茹娘耐心地哄着怀里女儿。
周氏看着厨房里忙碌的几个儿媳,院子里聊天的几个儿子,一旁玩耍的孙辈很是满意,不过看着许老四又不由的担心,这么些年许老四还是独身一人。
许老爹和周氏夫妻多年,自然明白周氏心里所想。自己虽然也担忧以后老四老了孤孤单单一个人,可是儿孙自有儿孙福,老四有自己的想法,就是做父母的也管不了啊。
唯一能做的就是养好自己的身子,不给后人增加负担,让儿孙们好好干,自己百年后也能光彩的下去见列祖列宗。
没等周氏再多想什么,朱氏就招呼着大家吃饭了,今年家里人多,就在院子里摆了三桌。大妞和二妞也帮着摆好碗筷,端菜,热闹地过了这个中秋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