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的事情我还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您看今儿,就因为我粗心大意,又闹一误会。”
陈建南一边说着,一边把装着点心的油纸包往桌上一放:“我师父给的,借花献佛,孝敬您二老了。”
易中海粗糙的面庞都快笑出褶子来了,手上却直摆楞:“咋还闹生分了,平安就好。”
一大妈这时也起身给陈建南倒过来一杯水,拿起桌上的油纸包就往陈建南怀里塞,陈建南当然不能再接回来啊,结果两人刚客套着推搡了两下,就听一大妈“呀”了一声。
只见一大妈把手里的油纸包往灯下面挪了挪,翻转了两下,只见油纸包的底面还夹着张紫粉色儿的草纸,这倒是陈建南之前没留意到的。
陈建南离得近,灯下仔细的瞅了两眼。就见普普通通一张粗糙纸面上,盖着一方长方形印鉴,大小不过一指见长,黑色的油墨,斑斑勃勃的并不齐整,底下的蚁爬小字看不真着,三个大字倒是清清楚楚——稻香村。
“哟,这可是稻香村的点心!”一大妈先是惊讶的说道,又看了易中海一眼,接着就把油纸包往陈建南手上一拍,反倒把陈建南给惊住了,没再推搡。
陈建南也没想到顾文华随手塞给他的是稻香村的点心,稻香村,“前世”四九城出了名的点心招牌,端午、中秋年节礼的上选,又复原了老四九城南味点心的“京八样”,不敢说如雷贯耳,可也谈得上妇孺皆知。
就听一大妈解释道:“这可是早就关张的老牌子喽!你们年轻,许是不知道,可真要论起来,这招牌的岁数比你和东旭都大。”然后转头拉了一把易中海:“没关张前是在大栅栏儿那片吧?还是建南他师傅有牌面儿!”
陈建南这时的注意力却从点心转到了屋里另一个人身上。
听一大妈刚的称呼,眼前人莫非是秦淮茹的丈夫,易中海的徒弟,原剧里没有出现的人物——贾东旭。
转念一想,现在是58年,距离原剧开始的时间线还有几年,想来也就是在这几年间去世的,难怪刚瞧着脸色有些苍白。
这可是原剧里没出现过的人物,陈建南不由得多瞅了两眼。
屋里这时其它人的注意力都在点心上,包括贾东旭,自然也没人留意陈建南略带奇怪的眼神。
易中海“嗯”了一声,一脸缅怀:“要说起来,都关了快三十多年了吧。”
说着话,冲一大妈挤出一个有些僵硬的笑容:“那会儿咱俩刚到四九城投亲吧,我啥也不懂,就觉得你一黄花儿闺女跟着我走南闯北委屈了。发了第一个月工资,是五块大洋吧!挤了一个晌午,才给你买了包最便宜的。”
一大妈却不搭理此时的易中海,冲着陈、贾二人小声嘀咕:“累死累活一个月,也就五块现大洋。当时流通的还是银元,五块大洋折算下来是七百铜元,就这么糟蹋了八十元!”
易中海尴尬的朝陈建南二人笑了笑,快进了话题:“结果买完没多久稻香村就关了张。有说是逃回南方老家了,有说是祖传方子被人抢了的,总之说什么的都有。”
易中海说着话给自己点上一根,又给认真听着的陈、贾一人撇了一根,这回可就不是大生产了,一个陈建南没见过的牌子,没烟嘴。
陈建南先给贾东旭递上火,接着给自己点上,就听易中海继续说道:“建国后听说在四九城还有传人,要重新盘铺子恢复祖宗产业。可前几年公私合营的风一吹,也就没了动静,不知道是真是假。”
吞云吐雾了几口,这才一脸严肃的冲着陈建南说道:“建南,心意我领了,普通点心虽然要票,可着四九城里也还能买的到。这盒可不同,估摸着是人家传家手艺,打着送亲友的名义私下买卖。一得有门路,二得舍得花钱,三还得胆子大。你师父疼你,你一大爷就能占你的便宜?”
拍了拍陈建南的手,易中海示意他把点心收好。
陈建南却不犹豫,直把油纸包往桌子中央一推,拦住了要说话的易中海:“一大爷,我是真不懂这些,就算我知道,照样给您。”
又冲一大妈说道:“我师父既然能给我,就说明这东西来路正,又是您和一大爷早年感情的一个见证,我就更不能收回去了。”
一大妈好似听进去了,迟疑着没有举动。
易中海却从怀里掏出来一张绿三元,往陈建南面前一拍:“那行,东西我收了,这钱你得留下,只当是你一大爷从你这买的。”
陈建南没接着,直接站起身来:“一大爷,我今儿来呢,一是这点心聊表心意。二是给您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