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的竹片,在战马跑动过程当中,会上下颠簸,互相撞击之后,产生比马蹄声一点不小的响动。
一名骑兵跑起来之后,身上就像几十个快板一块在敲击。
结果我们500名骑兵,跑出来了几千名骑兵的动静。
而我们这一群全身黑色,只在背后有些红色披风做点缀的一队骑兵,慢慢跑起来之后给清军步兵的压力非常的大。
特别是骑兵们身上穿了多层铠甲之后,显得人就非常的粗壮高大,而有点见识的士兵又以为这是重甲骑兵了。
当这么一群魁梧的不像话的家伙排成一排举着亮闪闪的长枪慢慢的靠近的时候,从军官到士兵,都失去了抵抗的勇气。
在我们的骑兵距离很远的时候,士兵们就一哄而散了。
当然,也有些勇猛的,用弓箭对我们的骑兵部队进行射击。
可惜的是,零零散散的几支箭就算射到了我们的士兵身上,也被这厚达四层的铠甲挡住了。
那些身上插着箭的黑色骑士,让清军当中多了一些鬼怪僵尸之类的谣传。
当然,也有一些可怜的战马被弓箭伤到,一般情况下,受伤的战马就没法骑了。
不光是受了伤的战马跑不起来,承载力下降,关键是吃疼的战马就不听指挥了。
那些不听指挥的战马只能放弃了,士兵们扛着武器跟在骑兵队伍的后面。
反正我们的战马只是小跑比人的快步走,稍微快点,跑步就能跟上。
要说我的老婆还是相当有军事才能的,毕竟是军人家庭培养出的孩子。
这支骑兵队伍冲击了几次清军的步兵队伍之后,于花海就命令部队停下,重新进行了整队。
她让十匹战马一组的骑兵小队,并排分布,十个小队,100匹马排成一整排。
当然,100个人排成一排都不可能排齐,更别提说100匹马了。
所以干脆让这十支十人的骑兵小队参差排列。
从远处看,像是整整的一排,实际上是一组在前,一组在后,再一组在前,再一组在后。
前十匹马和后十匹马错开是五六个马身。
这样一来整个骑兵队列的宽度相当的宽,而且骑士之间不会互相影响。
如果有无人机从上方拍照的话,我们的骑兵队伍相当于排成了十个10x5的方阵,
而且这十个方阵像犬牙一样参差排列,我这个骑兵小白对这种队形实在是没看出什么妙处。
但是在我身边那些资深的老兵和军官们非常激动,“于将军这是后继有人了,骑兵这样分组之后既可以对敌人形成连续的攻击。而且分成小组之后,可以灵活的分散。”
“但是分散之后仍然有足够的精力去应对不同的场面。”
“这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骑兵排列方式。真是天才呀!”
好吧,你们愿意夸就夸吧!反正那也是我的老婆。
别看我们的骑兵跑的挺慢,但跑过的距离实际上并没有太远,我们的骑兵兜了一圈,把那些炮兵赶走之后,又在火炮的炮门钉上钉子。
然后稳稳当当的又骑着战马跑回来了。
我看了看,发现除了有十几个士兵丢失了他们的战马,只能自己扛着弓箭和弩箭跑了回来,其他的倒没什么损失。
向后方看了看,我们的浮桥已经距离岸边只有不到200米了,这就要准备撤退了。
但是我这个胆小鬼,还是让大家在登陆场的附近开始挖沟装沙袋。
构建了一个半弧形的防御阵地,防止清军在我们登船登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发起大规模的冲击。
有了这道沙袋墙之后,火枪手和弓箭手就可以较为安全的站在沙墙后,面对敌人进行射击。
就算清军再扛点虎盾炮之类的玩意儿,有这道沙墙之后,也能保护士兵,减少损失。
我们的这道沙袋墙建起来差不多半人多高的时候,浮桥终于到了岸边。
人员先不着急,先把我们的最娇气的战利品,那1000多匹战马运到船上去。
运这些宝贝可费了劲了,不到三米宽的这道浮桥走上去晃晃荡荡飘飘荡荡。
那些战马是死活不愿意上,最后只能用布蒙上他们的眼睛,然后让人牵着慢慢的走过两公里长的一段距离。
然后再登船,光是运送这些活祖宗就一直到天黑还没运完。
然后还得运送这些火炮,虽然这些玩意儿非常的沉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