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都不叫他名字,而叫他“啊啊啊”。
他是享受政府补贴的低保的人员。每个月给他生活费,但是,他每天仍然坚持着用一条腿蹬着三轮车,到街上捡破烂,挣的钱攒下来,不为娶媳妇,而是为了治病,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
这个人残疾的原因是一场车祸。然后磕到了脑袋,有一部分大脑受损,但是他的记忆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没问题。
甚至可以用左手歪歪扭扭的写字和你交流。
我盯这个病人已经很久了,一直想蠢蠢欲动的想实验一下自己的医术。
周德良在广州城里上过手的病人。没有1万也有好几千了。当然初期的时候他只是其他人的指导下。对病人进行诊断。
目前周德良在诊断方面基本已经算是小成了,大部分的病症是可以诊断出来的了。
但是在开方用药方面还欠火候,只能算入门了。还不能够灵活的进行配伍,用那些医生的话说,现在我是能够用对药方,能够对症,但是在对人的差异使用方面还不够。
我给人开药是能够治得了病的。但是疗效比较慢。一般的病症。我的那群师傅有两三副药就可以解决问题。
如果用我开的药,可能得吃上五六天才能见效果。
针灸和推拿正骨是我学的最好的一项,而且因为处理的瘫痪病人比较多,我在处理偏瘫上面已经达到出师水平了。
而周小欢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碰过一个病人。毕竟他现在还只是一个医科的大二的学生。
现在的学院式的培养中医人才的方法,实际上是照搬了西医的培养模式,也不能说不对,但是疗效有点差。
西医因为有各种各样的检测仪器,所以诊断的这一步训练起来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因为检测的科室已经把有问题的部分给你写出来了。验血验尿,凡是超过正常值的,都用箭头给你标注出来。
就算是一个普通人拿上这些检验报告,在度娘,搜狗的帮助下,也能大概的判断到底得了啥毛病,当然,只能是大概。
而古代的中医师本身就是一台全功能检测仪器,他要通过自己的眼睛、鼻子、嘴、耳朵、双手,把一个人身上的问题检查出来,不是随便找个人就能训练出来的,是需要天赋的。
不说你其它方面,光是手指的敏感性,就能淘汰很多人,有些人天生就触觉不敏感,你让他摸出人脉搏的沉、浮、滑、涩,真的是难为人了。
现在两人一见面打招呼,“今天瞧你的气色不错!”当然这是普通人见面后的客气话,而在中医里面就有五色的诊断,还有这个气这个玄妙的东西,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而现在的中医教育不是师傅挑徒弟,而是学生找专业,无论这个人是否有学中医的天赋,高考分够了就能报。
可以说,现在很多学校培养的中医师,在古代根本没有坐堂的资格,他们充其量能算是个会开中成药的西医大夫。
不是他们不想当个好的中医师。关键是他们做不到,他们没有足够的训练,也没有建立起一套中医的思维,甚至很多人都没有成为一名中医的基本素质。
我们班有70多名学生,据我的观察。真正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大夫的不超过五个人。
五个人里有三个还得看运气。在学校上五年过之后。能够遇上优秀的中医大夫对他进行代教,他才有可能在中医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因为只学好学校里学到的这些知识。没有理论结合实践这一步。最后就是个书本大夫。
除非病人是按照课本上的病例得病,否则他就不会进行治疗。
有两个人肯定就能够成为优秀的中医大夫。
一个是我本人,另一个就是我们的班长。
我就不用说了。重点说的是我们这位班长。
我们这个班长叫巴图尔。实际上他在上学之前就是个大夫,而且学的是蒙医。
这里说的蒙医不是蒙古族的大夫,而是中医的一种。
蒙医、藏医、苗医。这都是中医的分支。是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生活方式形成一种医疗方式,虽然理论基础不相同。但是都是用草药治病。也是用针灸。
简单的说就是被环境逼出来的一种特殊的中医,就说蒙医和藏医,那是游牧民族,自然环境和中原地带完全不同。能够采摘到的草药种类也不相同。
甚至相同草药的药性都不一定一样。对草药的处理方法也不同。
比如蒙药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