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的吓唬人。
而那个技术含量最高的头盔,因为制造工艺相对来说复杂一点,技术含量高一些。
所以我就安排在广东制作,防止泄密。
需要的时候运到南京城,然后把斗笠扣在这个摩托车头盔的上面就行了。
有了这个头盔再加上双层的斗笠,除了近距离的火枪子弹,其它的真还轻易打不透。
我做的准备不光是这些。
最能刺激人神经的是我派出了将近1000名的训练教官。
我安排的这些教导官都是老兵,就做一件事情。
就是把js省内的那些挑选出来的团练士兵,进行严格的队列训练,必须能够齐步走。
而且随着这种黑色的竹子铠甲生产出来。
训练的有点样子的部队就及时的换装备了。
当1000名士兵穿上全身的黑色竹铠甲,然后排着整齐的队伍前进后退。
所有参与训练的郑王爷手下的军官都大惊失色。
还是这点人,只不过走路走齐了,左右脚分开了,再换上这些用做竹筐的方法制作出来的铠甲,气势完全就不同了。
等到南京那边向我汇报,差不多有五六万人基本合格。
能够组成一个严密的队形,推着几辆独轮,用独轮车上架着的大门板挡住身后的队伍。
不要觉得我设计出的这种战法非常简单。
推独轮车也是要技术的,不要觉得两块盾牌很大,就能在战场上横冲直撞。
想要发挥独轮车上这两块儿盾牌的作用,就必须要和左右两侧的盾牌配合,形成一道严密的盾墙。
否则这些盾牌的防护作用就大幅度缩水,弓箭高手从不整齐的盾墙缝隙,把箭射到盾牌后面的人,不是小概率的事情。
实际上,在历史上盾车早就出现过。
而步兵作战的时候,第一排的士兵拿个大盾牌,这也是常规操作。
但是,无论是盾车还是盾牌兵。
要想发挥盾牌的作用,就必须形成一堵整齐的盾墙。
为什么我组织的历次作战当中,独轮车上的这两块大盾牌总是能欺负对面人扛的盾牌。
其实都是盾牌,只不过是大的欺负小的,装甲厚的欺负装甲薄的。
而且我进行的严格的队列训练。让我们的队伍可以非常整齐的排成一个方阵。
就算是第一排的这些推车的士兵。也会在行进的过程当中,把这些独轮车排的整整齐齐。
别看我们的盾牌是放在独轮车上的。
但是从整齐程度来看,要比那些清军士兵扛的盾牌还要更齐一些的。
这就是经过严格的队列训练才能有的水平,这个盾牌墙一整齐,对士兵的防护力就会倍增。
在步兵作战的时候。身上的铠甲是最后一层保护,前面的盾牌实际上是要承受的大部分的攻击。
盾牌能顶住远处的火枪子弹,甚至是小号的炮弹,能够扛得住长枪的刺杀,刀砍斧子剁也能承受上一段时间。
而铠甲也就是能防住远处的弓箭。
所以说古代军队,在冷兵器时代。盾牌的使用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队伍的伤亡率。
各个朝代的兵法大家,对盾牌的使用都能写上好多的兵书。
我在使用盾牌的过程当中根本什么都不讲究,我对盾牌的要求就是两个字,厚大。
没有合适的专门的盾牌,那就直接拆门板。
所以两军队对垒的时候,敌人面对我们的盾墙是无计可施。
至少我从来没听说过,有人能拿比一个人的身高还高的盾牌去打仗的。
人力携带的盾牌,必须考虑到尺寸和重量。
而我们的盾牌都是架在独轮车上,对尺寸和重量要求那就要宽松的多。
所以双方的盾牌一见面,敌人的盾牌直接就变成了弟弟。
这就相当于现在战场上,皮糙肉厚的重型坦克碰上了皮薄馅大的装甲运兵车。
两边的装甲厚度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装甲的防御能力差了一个级别,而攻击的手段上明显是我们更厉害。
在部队里面,我根本就不允许出现小口径的火器。
就现在火枪的这准确度,你们还搞什么鸟铳,鲁米铳。
我一向信奉口径就是真理,大力出奇迹。
厚实的装甲,再加上足够威力的大口径火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