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盾比你的矛结实,我的矛比你的盾厉害,那你还怎么和我打。
所以从我开始上战场,我就没有打过败仗。
不是我看不起清军。主要是双方的战斗理念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我现在已经追求的是火力强度。不管是弩箭也好,还是火枪火炮,我都是要求单位时间里的火力输出密度。
而满清那边还在讨论个人武力和个人勇猛的问题。
这要是他们还能打的赢我,那就白瞎了周小欢花那么多时间看的战争片。
但是从各方面的情报来看,满清那边的将军对我的名字并没有那么感兴趣。
他们真正恐惧和害怕的是于家军这个名字。
我毕竟是个文化人,是通过科举考试出来的文官。
手下主要的带兵的军官,都是从我的岳父那里安排过来的。
所以我的战绩,基本都隐藏在了于家军的威名之下。
看着好像我很能打,但大部分清军将领认为我这是借了泰山之力。
而我更厉害的一点,是可以安排我的岳父。
有人很酸的评价我:“虽然这个家伙不会打仗,但是人家有个好岳父,媳妇一撒娇,人家的岳父就能安排战斗力强的来打你。”
所以我也是一个很麻烦的家伙。
等着我放出话,要把马鞍山作为郑王爷登基大典的贺礼,满清方向就不得不重视起来了。
而我之后神秘兮兮的一番操作,也让满清那边确实感觉到了危险。
那些防御力一般,但是却价钱便宜,可以大量配发的竹子铠甲。
那些推着独轮车,架着盾牌,整齐前进的方阵。
都让清军的间谍心惊肉跳。
虽然看不出战斗力到底多强,但问题是穿上了那黑乎乎的铠甲,再排成整齐的队伍。
这样一支队伍就算站在那里什么也不干,也挺吓人的。
而最麻烦的一点,这样的队伍站在那里之后,你根本就没法分辨。
这支队伍到底是主力还是杂兵。
原来,他们对于家军的了解,都是从战场上得到的。
或者是挨打的次数多了之后总结出来。
现在他们真正的看到了一些于家军训练的手段,从旁观者的角度,了解到了和于家军人混在一起的那些杂兵在训练水平。
不说这个实际的作战能力,就说令行禁止,一般的部队都达不到这个水平。
光是100人的方队,在哨子的指挥下能够整体向前。
然后在两声急促的哨音之后一下子全部停住,而且队形不乱的水平,这已经秒杀了八成以上的部队。
更可怕的,这样的队伍已经有五六万人了。
如果按照参加训练的人的数量,只有10万名这种表面看着很厉害,但实际作战能力不详的部队,还不太恐惧。
但是再配上1万名他们认为的于家军的士兵,马鞍山地区恐怕就危险了。
通过各种手段,我也能了解到一些满清朝廷关于我的一些讨论。
康熙认为我这个人是个官场上的异类,算是根超级搅屎棍。
本来是个很好的文官,结果我受到文官集团的集体排斥。
但是文人集团没有一个敢招惹我的,因为我的杀伤力太大。
刚刚进入南京官场没多久,就把对我有敌意的官员全都砍掉了脑袋。
然后就混到武官集团堆里,成了于家军的女婿。
从我成为了于家军的女婿,原来窝在海南岛上的于家军就开始不甘寂寞了。
开始只是个趁火打劫的,借着清军和吴三桂较劲起来的机会,扩张了一下地盘。
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不但占了广西,抢了广东,还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云南、贵州、四川。
在反击满清对福建的进攻的时候,顺便还把江西占领了一小部分。
虽然满清那边不愿意承认我是一名将军。
而且我确实是个文官,但是我指挥部队的时候,明显要比其他人指挥的杀伤力强好几个档次。
特别是在广州城下的一场战斗,确实把尚之信的精气神儿都打没了。
虽然我指挥的部队,作战的方式和于家军的没什么特别的的方。
简单粗暴,一点不讲迂回包抄、穿插包围、抄别人后路。
不管是有多少敌人,全是一把鲁过去。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