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距离比较近的时候就开始互相伤害。
而我军的火力投送水平一直是高于清军的。
哪怕是4万人围住了我们一万人。我们的一万人拥有的火炮数量也高于这4万清军运来的火炮数量。
这段时间经过不断的补充。我们这一万人的队伍里面的火炮数量已经超过了200。
而且其中有60多门是弗朗基炮,可以连续射击。
而且从火炮的铸造水平看,江苏地区制造的火炮,明显要比满清使用的高一个档次。
特别是我统一口径的概念灌输给了各级的指挥官。
在具体使用的过程当中大家就比较注意这个问题了。
虽然送过来的火炮口径是有大有小。
但是,同一支部队当中的火炮口径尽量调配成比较相近的。
这样可以减轻后勤方面的负担,而且这样火炮的弹道也比较接近。
统一指挥的时候,火炮的精准度就要高得多。
我在火炮使用当中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定装给药了。
现在清军还是用火药铲子给火炮装填火药。
我们直接拿出来了用便宜的宣纸包装好,提前称好分量的火药包。
这样一来两边的装填速度就差了好几倍。
火炮的精准度也比清军高了一个档次。
射程和威力就不用说了。
最关键的地方是我们的这些火炮都是有轱辘的,可以非常迅速的调整位置。
虽然清军的队伍四面包围我们,但是我们的这些火炮来回调整。
让这4万多人没法儿突破我们的防御圈。
一天的战斗之后,我军损伤了将近一千人。
而留在地面上的清军的尸体就超过了3000。
我在每支队伍里都安排了几名老兵给现任指挥官当参谋。
根据他们的反馈情况。
这群清军的作战意志一般般。
这场战斗的烈度,根本就没法和我们在广州城下的那次相比。
这支清军的指挥官虽然脑子很灵活,军事素养很高。
但是他根本就没有尚之信的心狠,有魄力。
如果这支部队是尚之信指挥。
同样是这4万人,估计一天下来。我们这1万人就得全军覆没。
因为这个家伙敢于用人命去消耗我们的火药,用疯狂的人海战术消磨我们的作战意志。
虽然他们可能会带走1万甚至2万的清军做陪葬。
但是打出一比一,一比二的交换比,我们就输了。
清军消灭这支队伍之后可以通过研究各种缴获的武器。
制定针对我军特点的战术战法。
另外那两支一万人的部队就危险了。
特别是我们的竹铠甲的秘密,基本就保不住了。
如果清军的指挥官大量的缴获了我军的竹子铠甲。
还有大量的火枪、火炮。
清军指挥官如果聪明一点,把我们的竹铠甲给他们的士兵装备上。
再把缴获的那些火枪火炮,加强给精锐部队。
再和我军互相伤害的时候,他们就能占据优势了。
我军缺乏的是肉搏能力。
而清军就是不怕肉搏,只要能扛住我军的火枪火炮,把战斗拖延的短兵相接,提刀乱砍的地步。
我用不到半年时间训练出来的这群简装精锐部队,就会原形毕露。
暴露出来他们没有受过肉搏训练的短处。
当大刀砍向自己的头颅的时候,我们的这群简化版精锐士兵,基本就会没系唱了。
什么队形啊?什么互相掩护啊?肯定就全都忘掉了,跑吧!逃命去吧!
他们能够在骑兵的追逐下逃出几百个人,就算是没有白训练他们的五公里长跑技能。
训练一个人抡着砍刀去砍人的脑袋,和训练一个人开枪击中目标,难度相差太大。
不过马鞍山的这位清军指挥官,没有尚之信那么狠的心肠。
或者说没有他那么残暴,没有威慑力,不能够逼着手下去玩命。
所以最终的胜利是我们的。
半年之后,这位指挥官逃回了京城。
虽然差点儿被康熙砍掉脑袋。
毕竟也算是康熙的没出五服的亲戚,板子高高举起,最后还是轻轻的落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