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我在日本战国当领主的日子 > 第一百八十四章 平定准噶尔(上)

第一百八十四章 平定准噶尔(上)

掠乌珠穆沁人马,并追寻车臣汗、诺诺和汗。

尽管几个月来华夏朝廷一直在遣将调兵,但除内藤如安率领的兵丁接近乌尔会河以外,其余诸军均未到达布防地点。

已经回到华夏的张信获知哈喇忽喇兵进入乌尔会河一带后,决定御驾亲征急调禁军2个师,辽东锡伯人2个师,鞑靼蒙古人诸部于1577年正月出发

华夏朝廷十分担心哈喇忽喇获知张信北进而撤退。为了牵制哈喇忽喇,张信派出了安全局的人等前往哈喇忽喇行营活动,以迷惑和迟滞其进军速度。

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一一作出判断,并交代相应对策,华夏朝廷假谈真打之意和一举消灭哈喇忽喇之心切可见一斑。

内藤如安获悉准噶尔军到达乌尔会河的消息后,即动身前往。

正月月二十一日黎明,到达乌尔会河,望见准噶尔军营地,随即发起进攻。

当内藤如安派兵700人,第一次攻击准噶尔军时,哈喇忽喇没有下令还击和追击,其目的显然是要避免暴露自己的阵地尤其是兵力,并使对方作出己方势单力薄的错误判断。

内藤如安果然组织第二次进攻,并在获知“厄鲁特分两翼,阵而立”,即已形成弓形阵的情况下发起进攻的。内藤如安明知华夏军地势不利,而且没有火力,却执意进攻,理由只有二个:一是他认为准噶尔军势单力薄,华夏军用兵力优势能够强取。可知,哈喇忽喇确实是用较少的兵力摆弓形阵,把更多的兵力隐蔽起来了;

二是华夏军全部是轻装,能急进急退,即便受挫也能迅速撤退,保住主力。在华夏军第二次进攻中,准噶尔军虽然兵力单薄,但依托弓形阵和火力优势,打退了华夏军。

二是华夏军全部是轻装,能急进急退,即便受挫也能迅速撤退,保住主力。在华夏军第二次进攻中,准噶尔军虽然兵力单薄,但依托弓形阵和火力优势,打退了华夏军。

此次交锋中,华夏军显然是发挥轻装的作用,并未受到重大损失,前队兵依然保持着足够的战斗力。

所以,内藤如安发起了第三次进攻,但准噶尔军仍利用弓形阵从三面用鸟枪等火力猛烈还击,使华夏军严重伤亡,纷纷溃退,“喀尔喀畏其鸟枪,先却,诸部落兵力薄,亦退”。哈喇忽喇遂令埋伏的军队从阵地绕出,在败逃之华夏军左右迅速形成夹攻,使华夏军遭到致命打击,彻底失败。

哈喇忽喇多层、周密的战术是内藤如安始料未及的。内藤如安用“军退”、“先却”、“亦退”、“遂敛兵归”等字样淡化华夏军的惨败。“从黎明打到午后”,华夏军几乎一直被准噶尔军围击或夹击,其人员伤亡程度是不言而喻的。

华夏军两个统帅一个毙命,另一个狼狈而逃以及全部辎重被缴获也证明华夏军的完全失败。

内藤如安将华夏军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厄鲁特多火器,而我火器兵未至”。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在地形因素、指挥艺术、作战方式、战略战术等诸多方面准噶尔军均高于华夏军一筹。

不过此战也挑明了华夏与准噶尔部的全名战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